You know you have a good design when you show it to people and they say, "oh, yeah, of course," like the solution was obvious. —— Chris Pratley
好的设计往往让用户觉得:它本来就该如此。
背景:根据垂直化战略,公司尝试从几个方向开展独立项目,微博电影是其中之一。
目的:经过几次产品方向的调整,大体定在“工具”层面上——即沉淀用户电影轨迹,帮助其做出观影决策。
该App以iOS端为基准,兼顾安卓端,从2015年3月份开始,到年底的9个月内,更新了9个主要版本,年中获得了AppStore的推荐。
从设计输出物结构来看,鸟瞰图如下:
定位偏向于工具化,所以功能上除了常规的电影功能(展示/Page/评分/想看/购票),还包括微博影评、观影日历、影单、台词海报等。
例一
举个此App特色功能的例子:观影日历。
这是个差异化功能,形态是以日历的形式,去记录用户想看/评分/购票等观影行为,目的是沉淀用户数据,提高使用黏性。设计如下图:
观影日历交互稿事后看来,日历与观影轨迹结合起来,显然应该是“上下”形态,但在实际思考过程中,也尝试了分离界面、纯列表、仅周视图、大日历等截然不同的设计方向。
例二
另一个例子是影单的设计。
这也是个有特色的功能:不同于常规的、列表形式的影单,为了更具表现力,同时结合微博自身的数据(影单数量普遍较少),我们采用了类似翻书的全屏形态:
影单形态示意为了使创建/编辑影单时能“所见即所得”,我使用了“增加一层”的形式——当用户创建/编辑完成一页时,先回到鸟瞰页面,然后再选择完成/继续添加/排序/编辑等操作。
影单创建交互稿在此方案之前,针对创建/编辑操作,我尝试了滑动页面、切成列表形式、增加目录等设计方向,这些看似都可行,但一旦把流程摆出来,就发现种种不一致或可能导致流程中断。而最终方案看似多了一步,但保持了清晰的逻辑,因此更具有可用性。
PS. 关于设计思考:
尝试的方案越广越多,越能证明最后方案的有效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