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话“千里”

闲话“千里”

作者: 岁月吹人肥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7:47 被阅读0次

    早晨,听见我妹在背韩愈的《马说》。因其尚未能理解,故将其中一句断成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我向其纠正,原本的意思是:“养马的人不知道这马有日行千里的资质,(把它当做普通的马)饲养。”不过纠正未果,反被告知以“如此断句有助于记忆”,索性不再纠正。于是听的次数多了,倒不禁玩味起这句话来。

    这句话现在应该如何翻译?“养马的人不知道马的能力,不远千里去饲养它”?那此人应是出于何种目的,不远千里去驯养这匹马呢?

    想来颇有些孟子笔下所谓“大勇”的意味。何谓“勇”?孟子说,北宫黝之养勇,“不肤挠,不目逃……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养勇,“能无惧而已”。北宫黝之养勇乃养“习”,训练多了,勇便成了习惯;孟施舍之所养勇,乃养“气”,形成的是无畏的气质。在“习”与“气”之上,还有更为高明的“大勇”,就是曾子引述的孔夫子的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在理性的思考之后,确认真理和正义在自己一边,人才会有真正的“大勇”。

    养马者自信足以驯养出一匹好马,所以不远千里完成驯马这个挑战,似乎也未为不可?但凡他对自身能力有一丝怀疑,就应是孟施舍一样的人物了——“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加之以千里的征途,是要生出许多迟疑的。

    孟子本身亦曾“千里而食”——

    梁惠王曾问孟子:“您不远千里而来,应该有什么有利于我国的办法罢?”孟子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和梁惠王的问答是很多的,此处按下不表。但从孟子的回答中,并不难想象其高立庙堂之上雄辩的场景,孟子心中,也应是颇为自信的。

    不独孟子,庄子也有些关于“千里”的典故。昔日赵文王好剑,宫中剑客众多,因之荒废国事。太子请庄周游说文王,周遂前往。因文王好剑,庄子便从剑说起:“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惊其为天人,遂欲与之切磋,训练剑客七日,死伤六十余人,选出了五六名剑客。而到了切磋当日,庄周亮剑,却是所谓——“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这是庄子的典故,后来被李白拿去,“千里不留行”便真正成了潇洒的剑客,身上散发着豪迈与自信的气息。

    高三的时候,班里办黑板报,其中写有一句“王子安浩荡千里赴宴滕王阁”。其实王勃不过是恰巧经过,真正“千里逢迎”的另有人在。其间无论友情也好,人情也罢,总之是有一份情体现在这迢迢千里的虔诚中的。

    不远千里的情分,历史上也有不少。

    东汉范式与张劭交好,千里之约誓不乖违。东晋时,吕安倾慕嵇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南朝陆凯,千里寄梅花一枝与范晔,“聊赠一枝春”,亦有深深思念在其中。更不必说脍炙人口的苏轼的《水调歌头》了。

    《世说新语》有一则故事: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这里的“千里”,大概是地名,与距离没有关系,只是一并记起。陆机之前,东吴张翰不就是因“莼鲈之思”为由,避开了世间的纷争么?与之相对的,就有教人奋进的荀子,“积跬步以至千里”、“老骥伏枥”的曹操,壮心不已。

    如此一想,有关“千里”的典故仍有很多,这里陈述一些,做无聊的消遣。不成文章,聊供一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话“千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q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