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志业,矢志于此,立志于此。达到这种境界,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更需要以自己为理由,而不是做不好什么事都怪别人。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理由,找到依据,找到自己发展的前景。
从我觉得我自身的发展,以及我所遇到的教育的困境来说,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特别的不容易,但是呢,我们不能因为不容易就放弃了。虽然我也觉得特别特别的难,有时候我觉得难到自己都觉得我完全不可能做的到,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坚持去做。
以教育为志业,我们还要把读写作为一种生活常态工作来做。
去年从惠州的教育行走夏令营回来之后,我就参加了“一起写吧”三百天写作挑战,每天都坚持写,读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常态,我已经开启了读写教育的新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以教育为志业,一定要以实践为路径,就是不断磨课,不断磨自己,不断折腾。
我强调的是反复实践,你要去琢磨,每天要去想,睁开眼睛就要去思考,要把教育这件事变成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思考对象,你会发现,所遇到的一切都会转化成教育的资源,都可以对你课堂、对你的课堂、对你的学生、对你的教育写作有帮助,这叫“身剑合一”。这是比较高的境界,我觉得身剑合一,那是同时具有天赋和勤奋的武林高手才能做到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就如现在倡导的教育家精神,我们只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去尽力做好我们的教育,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教育家。但是不管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反复实践,琢磨思考,我觉得应该作为成为我们教育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也许不能够达到“身剑合一”,但是我们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地成长,从而教育的路上走的更稳,更远,更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诚恳而热情、质朴而善良——这是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的教师形象。
这是我们当中很多教师真实的样子,诚恳而热情,质朴而善良,但是在很多别的行业的人看来,就觉得这样的老师有点傻,有点痴,满心满眼都只有学生,只有教育。但是,正是因为有这点傻和痴,才可能成为一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好的教师的形象。
目前,我所在的教育环境下大家确实都只看得到“考得好”,并不会很在意学生成长最核心的东西。我曾经带过一个班,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种松弛的状态,但学习动力不足,我也曾尝试各种方法各种策略,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他们,所设计的班级活动都从孩子们的成长,从长远发展去考虑的。班级除了学习状态松弛,其他方面都还好,但是因为成绩不好,我常常有一种失败感。
有一天我为了写材料翻出了一些那个班级的相片,发现那个班级的地面非常干净,桌面的书也摆的很整齐,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不错,脸上的表情是平和的,愉悦的,看起来非常舒服。而且那个班的孩子大多情商都不低,虽然我有时候会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生气,甚至处罚他们,孩子们在背后也会抱怨我,但是他们脸上大多还是很阳光的。
然后我突然想,我为什么那时候有那么那么深的挫败感呢?明明他们那么好,为什么看不见呢?而且那个班的学生大多情商都不低,有时候。我会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生气,甚至处罚他们,孩子在背后也会抱怨我,他们对我的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每一次他们有什么事情或者需要我帮助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会来找到我,比如大到他们的父母吵架了,小到喜欢上了某某同学,怎么办?有同学给我写小纸条,怎么办?
现在想起我跟他们斗智斗勇的三年,感受到的是他们恣意生长蓬勃生命力,他们是那么的生动活泼,那是他们那个年龄应该有的样子啊!读了张老师的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当时没有必要焦虑。孩子是会成长的,教育回到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去,要看得见生命,看得见生命的成长。初三那年,这群孩子终于都为了理想努力了一把,我也不知道我给他们灌的心灵鸡汤起了多大作用。
我就是中师生,确实如张老师说的,一个是情感的起点,一个是学业的起点,我觉得作为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我们很多同学这两点都达到了,我们当时的课程设置就是针对小学教育的,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能歌善舞,会画会写,因为我们老师说我们毕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万金油,我们在小学里要能胜任任何课程,我刚毕业那年,既要上语文数学,又要兼音乐美术课。我们有些强烈的职业认同和良好的素质,我们大多数人服务于小学教育二十多年,很多人成为优秀的小学老师或者小学校长。而我则在小学任教了五年之后就到了中学,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职业认同很重要;职业认同,又跟童年的一些记忆有关系。比如你在童年遇到一位特别好的老师,你会觉得自己在这位老师身上看到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作为教师的动人的光环,你内心也会渴望成为他那样的人。这是受到生命的号召力,实际上这种感召是很重要的。————张文质《教师的使命》143页
我觉得这段话说的好像是我的经历。在我的小学也有几位那样的老师。
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学期学校来一批实习生,他们都是初中毕业考上师范生的,很年轻很有青春的活力,他们很乐意跟我们打成一片,他们每个人都文质彬彬的,能歌善舞绘画,而且还愿意陪我们做我们喜欢的游戏,也教我们玩我们不会的游戏,带我们去野炊,对我们很好,也愿意听我们说话,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老师也喜欢听我们说话,他们还会问我们一些问题,让我们说清楚一点。
我现在还记得,他们实习结束的时候,要走了,我们全校师生列队去送他们,因为大巴车开不到学校门口,好多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也哭了。我当时真的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觉得老师是一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让我有那样的感觉的我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都特别喜欢她,感觉她的声音很好听,讲课很容易懂,最重要的是她给我感觉特别亲切有爱心。时隔多年我们再次见面,她也在我所任教的乡镇小学任教,还成为我家大丫头的小学语文老师,虽然容颜已改,却还是那么美好,那么深受学生喜爱,我家大丫头也很喜欢她。她还是我的学生的小学老师,说起她,这个学生也是赞不绝口,她还因为这位小学语文老师而爱上了学语文,语文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第三位老师就是我转学到县城之后的小学老师了,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她很有故事力,擅长讲故事,喜欢用故事来给我们讲道理。
她不但课和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带我们去开展各种语文实践,她教我们学完《南京长江大桥》就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富江大桥去参观,指导我们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去观察,然后仿照课文去写我们的富江大桥,我们看到家乡美丽的风景,壮观的大桥,想到建桥的人智慧,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她带我们去参观当地的发电站,下到发电车间,让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电是怎么发出来;带我们去参观陶瓷厂,让我们亲眼看到了制作陶瓷的一道道工序,直观感受到一个个漂亮的瓷器是怎么从一团泥变身而来的,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我,真的很向往教师这个职业,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个那样的教师。所以,我从教以来也不曾懈怠,努力做一个像她们那样的老师。
这些年我特别关心教师的专业与生命成长,强调我们要去认识生命。因为我发现,我们所遇到的、说到的专业问题,往往都跟我们对自身生命的理解有关。我们生命的很多状态会持续影响我们的一生。————张文质《教师的使命》第147页
正因如此,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生命状态,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教育中去,给孩子正面的影响,引领孩子去感受生命的美好,获得成长的力量之源泉。
童年的幸福是人生幸福的半径。有时候童年的不幸也会成为人生不幸的某种因子。————张文质《教师的使命》第147页
嗯,“有时候”不幸的童年也会成为人生不幸的某种因子。只是“有时候”,说明,有时候不是那样的,人也是可以超越不幸福的童年,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赋能,获得信心和勇气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也可以成为自信乐观的人,有能力爱自己也有能力爱别人。所以,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有时候可以超越不幸福的童年带来的某种不幸的因子,让自己获得幸福,并对世界充满善意。
“生来如此”往往是一种命运,“长成这样”是一种文化。”生来如此”跟你的家庭、民族、父母、时代、地区,甚至小到跟村庄、城市都有关系。————张文质《教师的使命》第147页
从我们自身来说,决定命运的因素有那么多,而命运的走向又是那么复杂的。想要它变得简单也不是不可以,主要是内心要有明确的方向,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发展。最终都不会差。
关注“生来如此”“长成那样”,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不会就少一些迷茫,少一些盲目,少犯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和个人成长规律的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