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图说美学》读书笔记

《图说美学》读书笔记

作者: 插着扇子的石头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5:26 被阅读110次

    一、古希腊、古罗马美学与中国先秦美学

    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美德就是知识”。从目的角度给美下定义,认为美是相对的,有利于达成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和美的,反之则是恶的和丑的。

    柏拉图:著作大多用对话体写成,代表作包括《理想国》、《大希庇亚篇》等,提出美是理式学说。创办了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雅典学院,学院门口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从门中走出是柏拉图【左】和亚里士多德【右】)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恩格斯称之为“最博学的人”。构建了“三段论”的推理系统(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老师柏拉图非常敬爱,但不盲目崇拜,曾说过:“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他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认为一般就在个体之中,一般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美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的事物而独立存在。

    普洛丁: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神才是美的来源。

    贺拉斯:代表作《诗艺》为诗人们制定了法典,“从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语言。”

    朗吉努斯:代表作《论崇高》第一次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提出来。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提出“道法自然”。

    庄子:代表作《庄子》,其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追求“逍遥”,认为自然是富有情感的生命体,它可以和人的情感对应起来。著名的《庄周梦蝶》和《濠梁观鱼》的寓言就体现了物我合一、以物之心度物之情的观点。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观点——“仁”,其美学思想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主张人人都实行“周礼”,提倡中庸之道。

    二、中世纪美学与中国中古美学

    奥古斯丁:基督教美学的创立者,代表作《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

    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主张“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作美。”

    王弼:提出“得意忘象”的美学命题。意,代表事物的规律。象,代表物象。得意忘象,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褒义词。

    顾恺之:东晋时代最伟大的画家,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认为绘画的目的是“传神”,即表现人物最本质的精神和性格特征,关键之处在于对眼睛的刻画和描绘。代表画作《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宗炳:南朝宋画家,率先将老庄之道和山水画艺术联系起来,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美学命题。澄,澄清。怀,心灵、思维。味,品味。象,山水的形象。澄怀味象,即澄清污浊势利之心,欣赏品味自然山水的美好形象。

    谢赫:南朝画家,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气韵生动”的美学命题。

    嵇康:三国时期音乐家、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在《声无哀乐论》里提出了“声无哀乐”的美学命题。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提出“诗画同一”,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文艺复兴美学与中国明代美学

    但丁:代表作《神曲》、《新生》等。一方面,他认为上帝是美的本源,神学理性是判别美丑的标准和尺度,另一方面他强调艺术模仿自然,尊崇人的个人情感和个性自由。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芬奇:留给后人12幅绘画作品和7000多页手稿、设计图。开创了“绘画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的时代,正如他自己所说:“绘画,实际上是科学和大自然的合法女儿。”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善诗文,工词曲,论诗多独到之见。其诗学核心为“内极才情,外周物理”。“内极才情”是诗人心灵手巧的充分体现。“外周物理”意味着与物通理,理随物显,呈现神理,得写神之妙。

    四、理性精神的17世纪美学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黑格尔称之为“现代哲学之父”。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认为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

    培根:英国散文作家、哲学家,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被马克思称之为“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者。代表作《人类理智论》、《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书信》等。  

    夏夫兹博里:自然神论者、新柏拉图主义者,代表作《论特征》。

    大卫·休谟:既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完成者,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认为人的心灵、情感、感受才是美的确定者。提出了“同情说”,这里的“同情”指的是原意,并非“怜悯”,而是设身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乃至分享旁物的被人假想为有的情感或活动。代表作《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柏克:英国著名政治家,被认为是保守主义的鼻祖。代表作《论崇高和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他曾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深入事物内部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

    五、18世纪启蒙主义美学

    让-雅克·卢梭:代表作《科学与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爱弥儿》。他是自然主义的代表和“浪漫主义之父”。所谓“浪漫主义”,就是强调以自我的情感、个性和自由,而不是以理性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

    狄德罗:《百科全书》的主编,本人为此书撰写了1139个词条。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美在关系说”,认为生活是文艺的源泉,只有建立在和自然万物的关系上的美才是持久的美。临终前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迈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

    维柯:开创了社会科学,代表作《新科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一种大胆尝试。

    鲍姆加登:开创美学,被称为“美学之父”。在《美学》中初步规定了美学这门学科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谈到美学,必然要谈到维纳斯)

    温克尔曼:代表作《古代艺术史》在艺术史和艺术考古学上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

    莱辛:德国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拉奥孔》通过分析古典雕塑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差异,探讨了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问题。

    罗马复制品《拉奥孔群像》,原作可能是希腊青铜像

    六、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奠基人,卢梭的粉丝,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部《批判》的完成标志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曾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歌德:德国文学家、自然科学家、思想家,浪漫主义先驱,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歌德和席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歌德曾说:“是席勒给予我第二次青春。”在席勒去世时,他喟叹道:“这位挚友的死,使我也失去一半的生命。”他自己死后,根据遗言,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两人永远的在一起了。

    人物轶事:一次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席勒:德国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欢乐颂》,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提出“审美中介说”,认为从感性的人过渡到理性的人,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来完成。鲍桑葵认为,席勒是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桥梁,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代表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整个黑格尔美学体系的核心与基础。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写道:“存在即合理。”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七、19世纪美学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开创了非理性美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叔本华被称为“悲观主义的哲学家”,认为“生存自身就是不息的痛苦”,意志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意志的根本,痛苦产生的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提出通过禁欲来否定意志以摆脱痛苦的方法。

    叔本华曾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下,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个人。于是叔本华愤然离开大学讲台。他说:“要么是我配不上我的时代,要么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尼采: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继承者 ,存在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全集》。尼采提出,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权力意志”。希特勒是尼采的粉丝,曾亲自拜谒过尼采之墓,并把《尼采全集》当作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尼采的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作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代表作《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怎么办》。提出“美是生活”,挑战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

    费希纳: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建者,实验心理学和美学的先驱。在《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他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供了感觉测量、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为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李普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把“移情说”提升到科学形态,“移情说”是休谟的“同情说”的一种变体。“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丹纳:法国文艺批评家和历史学家,代表作《艺术哲学》、《拉封丹及其寓言》。提出“三因素说”,认为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精神文化的发展。提出“特征论”,衡量艺术价值的三个尺度分别是特征重要的程度、特征有益的程度和效果集中的程度。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代表作《人间词话》是一部东西合璧的杰作。王国维用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解读《红楼梦》,赋予了中国文学现代批判性的内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八、20世纪以来的美学

    克罗齐: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开创表现主义美学,主张“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典范之作)

    乔治·桑塔耶拿:自然主义代表,主张美是客观化的情感,他的《美感》一书是美国的第一部美学著作。

    米勒的《拾穗者》(现实主义手法,具有自然主义倾向)

    贝尔:形式主义美学代表,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就是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起来的关系或形式,是排除现实生活内容的纯粹形式关系。这种形式主义把人们从现实世界带向神秘的世界,对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形式主义美学是一种强调美在线条、形体、色彩、声音、文字等组合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与美学中强调美在于模仿或逼真再现自然物体之形态的自然主义相对立。

    米罗的《小丑的狂欢》(超现实主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基础是无意识理论,其认为:“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仅在于发现心灵内的无意识。”他坚持性欲是人类取得一切成就的源泉,把人的精神分成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还创造了“俄狄浦斯情节”这个精神分析术语,认为即使是幼儿也有性欲,母亲则是他第一个恋爱的对象,也是他第一个发泄爱欲的对象。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从“达达”衍生出超现实主义。正如弗洛伊德理论极其强调无意识的性欲的重要地位,而超现实主义作品也常常带有色情寓意。

    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超现实主义,表现梦境与幻觉)

    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他运用语言分析的武器,对审美和艺术的普遍共性提出质疑,让传统美学遭受到很大的冲击。

    毕加索的《阿维尼翁少女》(立体主义,与维特根斯坦一样打破了古典思维)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始人,主张对艺术作品的本质结构的感知和把握,旨在打破主客观对立,强调交流和融合。

    卡西尔:符号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

    苏珊·朗格:卡西尔的学生,符号美学的代表人物,认为“所有意识的经验都是一种符号化了的经验的表现”,并且明确地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全面讨论了关于“存在”的理论。萨特从人的主观性出发谈个人自由。他认为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质时具有绝对自由。

    马尔库塞: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对传统美学进行批判,其基本思想是,艺术即现实的“异在”。他认为,现代科技的进步给人的思想带来了理性的桎梏,审美能够使人格从理性的压抑中解放出来,从而与理性建立一种新的和谐。

    阿多尔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所表现的社会批判意识是以他的“否定辩证法”为哲学和逻辑基础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图说美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rn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