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来问孔子,怎么评价他的两个学生冉有与子路,算得上大臣吧?
孔子回:你来找我,我还以为有什么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要问呢,原来就是问子路和冉求这两个小子呀!
所谓大臣以正君为职,志在必行。以失职为耻,身在必退。子路、冉求二人,算什么大臣呢?
他们两人,最多算是充数的小臣罢了!
季子然被孔子教训了一通,悻悻然,说:“那他们是听话的臣子呗!”孔子说:“你要他跟你弑父弑君,他也是不会跟从的。”
孔子发出警告:那两个小子,毕竟是我的学生,他们是有底线的!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六点半了,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内容。
昨天讲的是孔子在匡邑被围住了,因为当地的人以为孔子是阳虎。而阳虎曾经在七年之前曾经在这里做过恶,个时候的孔子是第一次被围困,性命攸关。
好不容易来了阵风,趁乱师徒就走了,结果发现颜回不见了,孔子非常焦急。
看到孔子如此担心,颜回就回道:老师您还在,我作为小辈怎么敢先死呢?我还要好好的侍奉您呢!
那我们都知道,孝养父母是儿子的责任,那孝敬师尊呢,也是弟子的一份责任。
可惜颜回命短,就像后来王阳明的徒弟也是王阳明的妹夫徐爱一样,最得圣人心却不幸早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我们今天来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也是非常有意思,大家要好好听,然后好好琢磨琢磨这两个人的对话都在表达啥,然后能够从中有什么收获。
先来看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先说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季子然,这个人是季氏的子弟。以前在《论语》里面没有出现过,不过能在这里露个脸,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孔子有两个得意门生,我们多次提过,一个是子路,一个是冉有,都做了季氏的家臣,因此季子然就有点小得意,问孔子:“怎么评价两个学生呢?他们算不算是个大臣?”期待孔子能够好好的夸自己两个学生,你看你的学生那么优秀,是大臣,而他们又都在我们季氏家里任职,这样不就显得我们季氏是有德之人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他不单纯的说这两个人是不是大臣,而是背后的意思,你夸你的徒弟,其实就是在褒奖我们季氏,因为好的臣子是追随着好的君王,这是相伴相生的关系。
孔老夫子是什么人啊?有句话说叫“眼睫毛都是空的”(因为聪明的人都喜欢思考,喜欢思考的人喜欢抓头发,抓完了就聪明绝顶了,没头发抓了就抓眼睫毛,抓完了就是空的了)呀!太明白这个事了,他洞悉季子然的心思。
而自己的徒弟子路和冉有两个人也挺尴尬的。既不能谏,也不能去。谏了季氏也不听啊,季氏旅于泰山;也不能去,这个时候孔子其实已经不满了。
在前面我们曾经学过,孔子骂冉求,说他帮季氏横征暴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就是孔子对子路和冉求这两个人,其实是有一些不满的成分在里面。
既然这个时候找他问这个事儿,那孔子这个气也就有了发泄的渠道,要不平时你没法说啊!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就是你来找我,我还以为有什么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要问呢,原来就是问子路,冉有这两个小子呀!
孔子怎么回答呢?就是故意贬低子路和冉有二人,要先打压一下季子然的得意兴头。
大家看,他对大臣做了一个定义,叫: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什么叫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呢?张居正解读说:所谓大臣,是君德成败之所关,国家安危之所系,其责任隆重,与群臣不同。
如果只是阿意曲从,不顾道理,贪权慕禄,不识进退,则何以成就君德,表率百僚?必须学术纯明,忠诚恳至,凡事都以道理辅佐其君。如果君行有不合理的,便为之正言匡救,为之尽力扶持,以补其阙,一定要把君王引到正道上。
如果君王不上道,对我言不听,计不从,那我还占着那位子,拿着那俸禄,那是失职,那是尸位素餐,我应该引过自归,奉身而退,不能违背原则、自取其辱。
所以大臣以正君为职,志在必行。以失职为耻,身在必退。
子路、冉求二人,作为季氏家臣,既不能以直言直道事人,尽责难陈善之忠诚,又不能安分知止,以全难进则退之节义,这算什么大臣呢?
就是说所谓的大臣,他关系着君王的德行的成败,也是国家安危之所系。他和普通臣子是不同的,普通臣子可能只是把工作干好了就可以了,他却有更重要的作用。他是帮助国君扶正方向的,方向不能错。同时,学术要纯正。
真正起到作用就是国家、国君因为你的存在而不同,如果说你做不到这一点,那怎么办?那就是失职啊!那就该辞职,就不要待在那个位置了。
说到这里,咱再说说孔子。孔子周游列国14年,见了无数个国君,他之所以没有去享受荣华富贵,去当这个国家的大臣,或者那个国家的大臣,不是他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人用他,而是不能重用,在那个位置上发挥不出我的作用来,所以我就宁愿不要这个官,我去找能够发给我才能的地方。
有个楚昭王倒是非常认可他,差一点就成功了,可惜孔子还没到,马上就要见到了,楚昭王却先死了,没有办法,孔子回来了。
我们都知道的,亚圣孟子,如果大家看孟子的话,就会看他见梁惠王,这个王那个王,他也见了无数的人,和国君来商讨王道,能用我就好好发挥作用,如果我的学说不能被采用,那只是让我当了个官儿,有啥意思呢?所以他也没有出仕。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孔子的要求,他是非常严的,不是说因为是我的弟子的并且是得意弟子,我就可以给他非常高的评价,借此来让自己脸上有光。而是按照标准来卡冉求与子路,还不够大臣的标准,因为他起不到大臣所应该有的作用。
说到这里,再多说两句。历史上要分还可以分为名臣,什么叫名臣?就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就像孔子说的这样,有大臣的这种作用,而且名垂青史,万世不忘!
名臣其实并不多,讲起来的话,诸葛亮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王阳明算一个,曾国藩算一个,这些人真的上称得上是名臣。文治武功兼具,而且该他们做的,他们都做了,基本上是尽善又尽美。名臣应该是超越大臣之上,是大臣中的优秀者,皇冠上的明珠。
还有奸臣、佞臣,还有其他臣!我们知道曹操,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人有能力,但是他又是个奸雄,奸雄就是不本分啊!
这里说的具臣是什么意思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就是他们两个人最多算是充数的小臣罢了!其实这是孔子给自己学生的自谦,就好像说自己的儿子是犬子一样,不成器的一样。
其实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挺骄傲的,其实这里的具臣指的是有一定能力的臣子,办事还是比较利索的,能够胜任的。
《礼记》对大臣有规矩:“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往重了说,不跟着君王干坏事。往轻了说,君王不听我的,我也没发挥什么作用,不能在这白吃饭。但是,也不会为了“救天下黎民百姓”,跟君王死磕,因为死磕会白搭了自己的性命,既不能解决问题,又被背弃了家庭,无人替自己事奉父母。
那大家又说了,君王作恶怎么办呢?那就等他自己恶贯满盈,自然会有人治他。或者他的生命总有终结的时候,下一代再说。我死在他前面,看不到了,怎么办?没办法,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接受命运的安排。
我看《王阳明传》里面,当时王阳明在的时候有一个正德皇帝,这小子是王阳明父亲王华的学生,就是帝师王华的学生。
自从登基以后,就整天在后宫玩女人,就想出去玩,什么也不管,王阳明曾经进谏过差一点致死,后来也服了,只能隐忍,等他形势有变再说。
王阳明知道,即使自己赔了一条命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当时明朝多出诤臣,因为劝谏死人无数,但死了又怎么样呢?正德皇帝连眼都不眨一下的。
所以大家知道生命犹可贵,该我行动,我行动,但实在改变不了,不要强求。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个观点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没?其实是有指导意义的。
大家想一想,你有上级,他是君你是臣。你有客户,甲方是君,乙方是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首先你得有道,有本事,有价值,有原则。
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赶紧走人,不要为了金钱假装同意,曲意屈从,那是在骗人家钱,也荒废自己的职业生命。
儒家的原则就是君有道则进,君无道则退,还有一点就是不改吾志,什么时候自己的观点都是一样的,不会“紧跟领导”,风向变我就变。如果真心转变了,领导就是对,那我觉得他就是对,那就还是大臣。假设心里并不认同,但表面上也顺从,那就是小人了。
听完了孔子的回答与解读,季子然又问了一句话,这个其实也是挖坑,说:“那他们就是听话的臣子呗!”不是大臣,是具臣,就是一个你怎么说他怎么干的人呗。
这句话是季子然悻悻然,心里不舒服,想去借着孔子之口来抬高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也得跟着就贬一下这两个人。
还是那句话,孔子是什么人啊?他说出来的话,简短有力直中要害。
我这两个学生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听话的人,他们是有原则的人。他们有底线,让他们干活没有问题,但是你想让他杀父弑君,这个他肯定不干,杀父是不尽孝,儒家讲的就是孝这个道理。
意思是警告季氏,你们现在的权力也已经可以了,位极人臣,该有的都有了,就不要再想三想四了。如果你们想篡夺君位,取代鲁国的国君,甚至取代周天子,那对不起,我的两个学生是不会支持你们的,我更不会。
可以说,在这场辩论中,孔子是完胜。既告诉我们什么是大臣和具臣,又告诉我们人的底线是什么,警告季氏不要想太多。
战友们听了这一章,我们有什么收益呢?希望大家积极做回馈。
昨天有三四位战友回馈了,我都看了,没有再做回馈。今天要有空的话,谁回馈我就给你们的回馈做一个回馈,希望我们都互动起来,在论语的学习中真正的有收获。
好了,时间到了,我们预告一下明天的内容。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准时聆听,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