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走访了一些中西部的中小村镇,做文化和民俗调研工作。
回来后,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了一些见闻:
她去的这些地方,经常会看到一些晃荡、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平日里刷刷快手、直播、打打游戏度日。
他们很多都打一些零散工、没有稳定工作,自然收入也不太稳定。
在花钱时,会时不时地捉襟见肘。
一旦钱不够用了后,就会想法在各种现金贷平台上借钱,甚至以贷养贷。
朋友觉得挺匪夷所思:这样太危险了,毕竟拆东墙补西墙,只会让利息越滚越多。
…
借钱的事儿,并不是在这些镇子里年轻人身上才有。
许多城市里的年轻人也常常举债度日。只不过,换了一些形式。
Lisa老家在一个二线大城市,这里平均工资大概在5000元左右。
而她的好几个朋友,每月花呗账单都在五位数以上。
个个都是「呗奴」。
许多城里的年青人,本身并没什么生活负担。家庭条件也尚可、父母有房,于是毫无存钱的理念。
钱都花在了吃喝玩乐上面,不是买买买,就是唱歌打牌。
工资还不够,再用上赊来的钱。
一旦真到完全还不上债务时,最终还是打电话找爸妈求助。
二
可能有人认为,年轻人都喜欢多买买买、花花花。等到年纪大了、稳重了,就会注意储蓄的。
是么?
我觉得,现在的消费氛围明显有些异样,超前消费、借钱消费,这种理念明显加速渗透。
这个可能跟经济水平有关。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消费主义会变得很盛行。其实这一点,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上,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了。
而无节制的消费,会让人容易滑入欲望深渊。
比如发达国家,消费文化的流行和信贷便利,使得居民的负债率不断增长。
我们现在,也正在踏进这同一条河流。
举个例子,就信用卡而言:
2009年,全国信用卡借贷余额大概是不到0.25万亿;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就急剧攀升到了6.26万亿。
增长了25倍。
——这还只是信用卡。
花呗、借呗、微粒贷,和各种各样的银行消费贷、网贷...虽然历史不久,但纷纷短时间做得很大。
这些要是累计起来,我们借钱消费的规模,想必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
三
不是自己的钱,终究是要还的。
在一个明显从储蓄,滑向提前消费的趋势中。我私下觉得——
如果你能保持一个可控的消费支出,并且注重储蓄。那你很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超过同辈大多数人的财务状况。
这个事的概率还真不低。
所以至少对大多年轻人来说,控制负债、做好适当储蓄,还挺有必要的。
当然,并不是说绝对不能负债。我之前也说过,债与债的性质是不同的。
有一些负债是有价值的,比如说房贷。它的背后是有资产相对应的。
而对于消费类负债,也就是借钱消费的话,则是要保持一定的谨慎了。因为它并不能长成你资产的一部分。
我相信,大伙还是能明白二者区别的。
ps.
感觉在双十一之前,写这么个话题,特别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