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红楼梦》,沉浸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可自拔,《好了歌》,“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的佛家思想。
红楼梦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这两个人。在刚捡起书来读时,会对宝钗有所羡慕,这么会处事,放在今天得多么成功。读到后来,好恶渐渐清晰。晴雯、妙玉、尤三姐、探春这一类是欣赏的。袭人、宝钗、邢夫人这一类是不喜的。湘云、尤二姐、王熙凤、李纨、贾母不喜不恶。
黛玉宝玉这两人都是至情至性。在《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那一回,宝玉正好要去找林黛玉,路上看打丫鬟拿着七月瓜果,猜想他在私室自己祭奠父母,心里默想:但我此刻走去,看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莫若先到凤姐处一看,在彼稍作即回。可见宝玉关切之深沉。而在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林黛玉闻得贾政回家,必问宝玉的功课,宝玉一向分心,恐临期吃了亏。因此自己装作不耐烦,把诗社便不提,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两个人连表达感情的方式都那么一致。
最让人百看不厌的,还是他们两一起在桃花树下读《西厢记》。林黛玉欣赏他的书,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贾宝玉理解他的葬花之举,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三观一致,妙不可言,用现今流行的说法叫彼此都能接住对方。
在我看来,不分女儿男儿,赤条条来到人世的时候,都是水做的,纯真无暇。随着年龄的增长,灵气都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拖累污染。陈奕迅也唱到:谁为了生活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