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中,习惯“常有理”的人,多半会被人讨厌

生活中,习惯“常有理”的人,多半会被人讨厌

作者: 萱小蕾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15:18 被阅读0次

    ​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父亲在电磁炉上热剩饭,因为不太习惯,所以忘记把火势调小一点,于是就在他转身拿碗那当儿,锅里的饭就焦了。

    母亲闻到糊味来到厨房,责怪父亲什么这么小点事都做不好。

    父亲委屈地嘀咕:“是炉子火太大了,没办法……”

    母亲一听更生气了,怒怼说:“火大了不会调小吗?你承认自己不会调很难吗?你问问怎么调不行吗?总要找个理由!”

    父亲听了更委屈了,可是我这个旁观者觉得,母亲脾气的确不好,但是父亲也有责任。

    这跟他的情商也是有关系的,母亲一开始怪他什么都做不好、是母亲的问题。

    她是在打击父亲做事的积极性,到后来只会让父亲啥也不愿做不敢做。

    她不鼓励就算了,还说这样的话,只会让相处氛围更糟糕。

    但这里要说的,是父亲这个习惯。

    他若是最初就马上接受母亲的唠叨,转身问她:“这个炉子火这么大,能不能调呢?学会了下次就不会了。”

    能干的母亲其实心肠很软,若父亲马上服软,并且“请教”,那么她的能干心理会得到满足,就是那种“我什么都会我可以教你”。

    接着又因为心肠软,看到父亲炉子都不会用,会觉得同情,然后就不会再继续生气发火责怪他了。

    可惜,我父亲没这个思路,所以他们的关系经常就如上述那种状况,一个责怪,一个找理由找借口,最后争论到都不高兴。

    文友小坏被编辑催稿,直到截稿那天还没写好。

    编辑姐姐一生气骂她懒猪,小坏却非常有理地说:“我现在住在父母家里,环境太嘈杂,不能静心,所以写不了……”

    编辑姐姐没多说,直接来了句:“那你看着办吧!”

    小坏一看这语气,就知道对方是真不悦了,反省了一下才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理直气壮。

    虽然是事实,不是编的借口,但是对方并没有责任听你找理由,对方只需要你拿出稿子来。

    因为你要么不要接这个活,要么就按时完成,至于完成的过程中有什么不顺利,那得你自己解决和克服。

    比如小坏,环境不好太吵,可以戴耳塞,实在不行可以出去找个僻静地先完成任务,办法多找找,还是会有的。

    公司的杨西是个经常迟到的家伙,每一次被领导批评、被同事提醒时,杨西都会不耐烦地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堵车,有什么办法……”

    当然,除了这样的借口,杨西还会找到别的,比如车坏了、路上人太多、晚上加班太晚睡不醒、闹钟没响等一系列看上去非常有道理的原因,用来开脱自己的错误。

    这些理由有时是真的,有时是假的。但无论如何,他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弄得领导听了脸更黑了,更生气了,有几次都提醒他说:“那你干脆别来了。”

    我想杨西若是继续这样理直气壮把迟到的责任推到各种理由上,怕是真的要失业了。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这种情形,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某件事没做好或做错时,先找到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来避免尴尬或惩罚?

    这样的事件小到你摔倒时责怪路太滑,大到遭遇自然灾害时一味怨天灾、却忽略“人祸”。

    这是一种叫“常有理”的现象,最多体现在“职场常有理”。这种习惯当然是不好的,会让自己不长进,也会招人厌烦不喜欢。

    员工迟到了找借口,其实大多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制自律,玩游戏,喝酒蹦迪,晚睡懒早起,还有可能是对工作兴趣不太,热情不够高,所以无法克服困难早起准点上班。

    工作上出了问题找借口,也是逃避责任和害怕面对自己错误的表现。

    这样的人,大多都不太擅长交流或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他们清楚自己犯错的真正原因,却仍然要找个理由给自己。

    轻微的只是有些滑头或是真的遇到实际困难,严重的就涉及到心理原因了。

    有的人认为做错事只是因为有客观原因,完全意识不到自己错误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心理冲突,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合理化”和“被动攻击”。

    记得小时候,父母责怪我做错事时,我每次都会找到借口和理由来顶撞他们。我的理由讲起来头头是道,完全没有反思过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待改正。

    慢慢大了,才明白做错了就需要直面错误、直面尴尬、接受相应的惩罚,并想办法挽救或是改正。

    而不应该理直气壮去回应那些提醒你、批评你的人。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批评和提醒,才能做到让别人尊重、并在批评和提醒中保持健康心态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习惯“常有理”的人,多半会被人讨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ax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