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 经调查,有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多位数的除 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
(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 由于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计算的教学,教师也相应降低了要求。很多老师不在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 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 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对估算的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 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 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 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
(4)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出错时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审题,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 没有固定草稿本,在课本空白处,甚至桌面到处打草稿。粗心大意,不细想就计算。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重视口算训练。
a.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低年级口算训练,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25+6=?先算5+6=11,再算20+11=31; 或先算24+6=30,再算30+1=31;也可以先算6+4=10,再算10+21=31。 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 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b.强化练习,并持之以恒。 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口算训练,可以建议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应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这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能忽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可以在饭前、饭后闲谈 的时间中,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结果不对就是错误。如:34 -16 = 16 、5 × 6 = 11、42 + 18 < 60 等都是错误,如果只考察结果,以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为标准,那么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应该打个“×”,但只停留在“对”或“错”的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纠正和改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犯的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计算的错误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粗心,根据以上的错误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熟练,常常出现5+9=15,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类似的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时出现错误。(2)对计算法则不明确,算理不理解。运算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计算的过程中知识性的差错就比较多。(3)没有形成技能技巧。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计算多样性,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质量。但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形式,而没有形成技能,所以也会发生计算的错误。(4)学生心理角度存在的问题。感知比较粗略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感知开始。人类的知识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任何 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受。”同样,小学生在计算时,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符号或数的符号组成的算式,即看题,读题审题。小学生感知事物不仔细、不全面,比较笼统、模糊,只能感知客体的个别部分,而且感知的目的性较低,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感知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拢,集中感知事物。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会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 54 写45;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有时由于观察不具体,只看到大致轮廓,遗漏了某些细节而导致错误。还有注意不够集中等等。(5)受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的影响。
(二)精心设计计算练习,多样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的评价模式。 1、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1)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2、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 3、强化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从而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引导,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三次(暂定),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三) 加强家校联系,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班里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专门制定表格《我的数学在进步》表格中分星期一到星期五五格,每天都从上课表现和作业情况加以评定,有笑脸,平脸,哭脸,为三个等级,由老师评定。给这些学生请一个小老师。小老师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并每天加以评定。表上有爸爸妈妈的话和家长签字,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自己孩子这一周数学学习的表现。并对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说明,更有利于教师对学习情况的了解。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持之以恒,教师强化检查。
有时我们发现学生在简单数字计算方面的出现的错误往往很高,如:3-3,有的学生会等于1,还有0×3会不假思索的写上3,但是更多的学生在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还有些同学答案横式总是忘写或是抄写错误,特别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感触很多,有些孩子在写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是总是只写商不写余数。生边做边玩,这不仅让老师头疼,也让家长担心不已,因为这种坏习惯会使学生原来的思维过程中断,最终造成计算的错误。 4、检查中的疏忽: 其有很多错误是可以检查出来的,老师也交给学生很多检查的方法,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特别是考试过程中学生做玩试卷就觉的万事大吉了,不知检查,在那玩或者是看课外书。其实有些时候孩子是可以检查出错误的,记得在一次单元检测时,一个孩子不检查,我拿起试卷刚要检查,他就发现了另一面有错,而且连续发现了好几道错题。5、书写不规范:在一次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51÷5他写的是10„„1,但看起来是11„„1,0写的又细又长。 (三)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 1、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做起来就能把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二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可以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旗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只要我们大胆地尝试,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我要学”。 2、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 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4、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三道竖式计算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做出表率。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才能落到实处。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 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为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前行的路上,需要探索地还太多太多,我会一如继往地去坚持努力的。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初步找到了造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它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加强口算训练(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4)培养坚强的意志(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