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堂Q币,是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激励用具,用于给学生兑换积分和奖品。
由于孩子们在学校里不能使用现金,失去了财富自由,因此,习课堂Q币的激励效果十分显著,为了获取Q币,许多同学卯足了劲认真读书,积极表现,学习状态改观很大,但也出现了那么几个“走上歪路”的同学。
小A,连续好几天到办公室兑换奖品,所持Q币面值还都挺大,按照每个同学平均得币速度来看,她实在不该有那么多“存款”,我正纳闷呢,就在当晚接到了小A母亲的电话,说小A最近带了很多现金去学校,回家后一分都不剩,却都说不出自己花在了哪,请老师帮忙了解一下。
这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小A非常想用Q币来兑换奖品,可是自己老是攒不够数,于是想到一个办法,用真的钱来跟Q币多的同学“等价交换”,面值100元的Q币,她就用100人民币去换。
而参与过这场“交易”的同学,大多是每天上课积极认真,奖励较多的同学,是平时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是最让老师省心的那一拨人。
了解到这里,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从听到小A妈妈告诉我这件事后,我一直有一个最大的疑惑,为什么孩子们在学校里进行这样的“交易”,却一点风声都没走漏?在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因为,平时关注班级情况,会及时跟我反映这些情况的同学,全在这场“财富的诱惑”中沦陷了。
在与同学们谈话中,我才了解到,Q币的存在,引发了一种矛盾,对于得币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Q币对他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得到Q币可以兑换的免作业卡、文具等,都能让他们获得很大很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而对于得币比较容易的同学来说,Q币对他们的吸引力反而显得没那么强了,他们听过太多次表扬,也从不觉得完成作业是多大的负担,因此Q币带来的奖励,远不如实实在在的钱给他们的快乐多。
我没有了生气,也没有责怪,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
一、习课堂强调激励,制定规则前,需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层次的孩子,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受到激励的同时,让更需要激励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否则就是空喊口号,不仅会让该激励的孩子灰心丧气,也会让激励过多的孩子降低成就感。
二、制定奖励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的年龄阶段。奖励要多样化,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制定真正适合他们,也真正能带给他们自豪感的奖励,例如,设置“夸夸卡”“小老师卡”等。
三、更加关注家庭教育。真正带给孩子快乐的,并不是那虚拟的Q币,也不是那些他们并不缺的学习用具,也许只是得到奖励后父母的一句夸赞和认可。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其实挺感谢这件事的发生,它提醒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不要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教书,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面临的诱惑和挑战成倍增加,除了知识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培养,一些生存技能和财商教育也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小小的一枚Q币,带给了我很多思考,也推动着我们的激励系统不断完善,下一次,我就来说说我们的“Q币银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