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到富察老师写得日更,都非常有感慨,人步入暮年之后,特别是行动受限的老年阶段,将时长与寂寞相伴。其实,人类社会并不一直是这样的,近代提倡核心家庭之后才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中国古代,最基层的社会单位不是核心家庭而是家族,也就是大家庭。家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所谓家庭都是指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小家族通常是三世同堂,即祖孙三代共同生活,这是最普遍的家族结构,大家族则是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甚至更多代人同居共生。
组织物质生产,发展家族经济,是家族的重要人物。在从事农业活动的同时,也要发展家族副业和手工业。
生育后代的职能是家族必须履行的职能。不论大家小家,都必须履行生儿育女的职能,“多子多福”一度成为中国人头脑中最深厚的观念。
在这种家庭结构下,空巢老人变得较少,一般家庭都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特别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年龄越大,生活经验就越丰富。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当时的部落里是十分有利的,长者的地位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对老年人的依赖感很强,甚至形成“祖先崇拜”。
到了后来,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加强了父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子孙后代对老年人照顾有加,丝毫不敢懈怠。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中。-《礼记·内则》
但在古代也会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特别是自北魏时期,空巢老人日渐增多。于是发明了一个被称为“存留养亲”的制度。比如,一些重刑犯或者死囚,如果家里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就会准许这些囚犯回家赡养老人,等老人过世后再去服刑。
还记得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桥段么?当一个为非作歹的不法之徒被绿林好汉制服、快要被结果性命之时,他便会哀求说:“我上有八十岁的老母要赡养,请大侠绕我一命……"
隋唐时期,朝廷还会免除老人的赋税,并且会适当见面子女的赋税,鼓励赡养老人。
父母在不远游。如果子孙在家赡养老人期间,擅自外出游玩,被朝廷指导后,就会问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