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是放下。
一切法从心想生,具体的做为都是心行。但是同样的身口意三业行为又可体现为不同的思想意识观念的指导。
当年达摩祖师评论梁武帝「並无功德」,是基于梁武帝的思想意识说的。也就是要看思想观念的出发点是什么。因为梁武帝执着的是人天小法,並不在于了生脱死究竟解脱的大乘佛法修行,做的是「有相布施」。费心劳力做的事情很多,似乎功劳应该很大,這是世间的凡情意识。超凡脱俗的解脱之道是要看你内心舍弃了什么执着了什么。
从是否功德意义上说,大款的几个亿和穷汉的几块钱可以是等量齐观的,也可能不如穷汉的几块钱所得功德大。另一种情况,奔波劳碌,舍钱舍物的,如果用心不当可能还不如在家念一声「阿弥陀佛」。
所谓舍,舍的是一个贪心。所谓放下,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了,全部丢掉现实眼前的一切。最终只是一个心行意识观念(世界观,宇宙人生观)的转换。放下只是心放下,该受用的还受用。当年佛陀先学的外道法,修苦行,可以讲,修法不对,该放下什么该提起什么,认识不到位,徒受其苦,不得其果,后来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养恢复了体力,才能够继续修行悟道。所以有形之物包括身体,虽然是假,但可以利用来修行,借假修真,看你怎么对待怎么运用。它可以障道害道,也可以助道修行。
生死凡夫,三障二执具缚其身心。迷惑颠倒很不容易弄清這个事实真相。
所谓三障,即是见思、尘沙、无明三种烦恼障碍,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的心意识,表现为坚固的我执、法执两种执着。首先是贪恋,对自己的外财内财都及其「舍不得」。什么都是志在必得,多多益善。所以有人分析总结说,世间法是有为法是加法,出世间法是无为法是减法。
修学佛法就是「破烦恼城,坏诸欲堑」。众生的邪执迷妄太坚固,无始劫的无明习气,难以断除少分。执假为真,造作不停,积累无厌。佛教种种法门于以对治。什么修「止观」修「禅定」,种种戒律,都是修「看破放下」。观,禅,都是看住那个乱心,于以照破。止,定,戒,都属于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各宗各派都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叫三无漏学,断烦恼的根本手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漏是烦恼,生烦恼就漏失功德,凡夫的一颗烦恼心就是一个漏器,盛不住功德。一个完全断了烦恼的出世间圣人得一种神通叫「漏尽通」,這是任何外道都修不出来的。修全了有六种神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這五通,外道也能修成,惟漏尽通独佛所能。什么神什么道都不可能断烦恼。
大乘菩萨的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