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座“醒目教育”概念诠释的思考
胡超群
2018年3月30日在梁家祠幼儿园参加《“1+3”主题导研式研修(醒目教育)暨区幼儿园特色活动展示》、《“醒目教育”微讲座第一讲:概念诠释》。
当天观摩梁家祠幼儿园中班老师《拾葚异器》教学活动,老师通过讲故事、孩子角色扮演,了解故事内容,感悟“孝文化“。教学活动结束后,大家分组研讨:这次课给予幼儿发展形成哪些关键经验,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关键经验?研讨中各组有的用列表式,有的用思维导图式,各组组长归纳总结发言。
可能是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对研讨核心问题不清楚,大部分都指向了教育活动评价,占用了不少时间,未对这次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提供了哪些的关键经验做出回应。这也是我经常看到的现象,参研者不理解研讨意图,教学研讨偏离主题。
我个人也认为《拾葚异器》教学活动设计偏向于幼儿“品德培养”,与“醒目教育”没有太多的链接,有点牵强附会吧。
醒目的本意为显明突出,引人注意,让人一眼就看到。广东话,表示聪明,一点就通。醒目是有眼色,反映快,能够第一时间急人之所急,给人之所需! 当然现在广东话“醒目”的外延不断在伸展,醒目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夸赞孩子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会得体贴他人、会得灵活变通、会处理棘手问题….侧重在对孩子、年轻人智商和情商方面表现的评价,在品德方面的指向是比较少。
广东文化在语言上有高度概况和凝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耐人寻味,很多精髓也是一言而蔽之,往往一个字就能代表普通话里的一段话。在幼儿园开展广府文化的挖掘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 “醒目”这个词语为载体,以学前教育为切入口去挖掘广府文化的魁宝和价值。“醒目教育”的选题是值得去探究的,从哪几个维度去研究,去提炼“醒目”内涵和外延,也是概念诠释的核心。
在我看来“醒目”是人们通过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对一个人外在表现的一个评价。侧重在人与人之间互动后的产生感受评价,并且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平辈之间和同级之间的评价语言,不适合在晚辈对长辈的评价。
培养“醒目的儿童”:学习什么一看就会,那是悟性好、智商高。观颜察色,体察他人、灵活行事,那是情商高。智商需要大量的脑力训练,积累广泛的生活经验;情商高是需要进行社会能力培养,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醒目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我个人认为侧重在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集体生活的开始,是社会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3个老师要服务30名幼儿,在幼儿园哪些事情需要幼儿自我服务?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自我服务的习惯如何训练?比如我们在幼儿园开展“金牌小管家”活动,侧重孩子自我服务的训练,摆好鞋子和书包、学会收拾玩具、学会正确地冲洗厕所、叠好被铺、合理摆放座椅。小到摆放整齐,大到空间合理使用。另外比如“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关爱他人、”怎么说话小伙伴会喜欢“---体察他人,“你能想出更多办法吗?”---开放的思维,我个人认为都是指向幼儿能力发展,也包含在“醒目教育“这个维度中。
目前我园还不是“醒目教育”研究课题园,我想我们生活在广州,在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区,家长和孩子是广州人或新广州人为多,就生活的广府文化的氛围中,我们来探究广府文化的教育特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醒目教育"概念诠释的思考 "醒目教育"概念诠释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