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好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挣不到钱。。。”
这摘自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公认的现实。大多数人在感叹小孩子的逻辑性强,但我不知道小孩子自己是否清楚这背后的意义。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找工作要十多年后,把十多年后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作为现在努力的目标,这并不是一个好笑的话题。
无疑家长是清楚的,这也导致我们处于一种接近疯狂的竞争状态。
上次和一位妈妈聊天,她家孩子才刚上一年级,每个周末就已经奔波于各类辅导班。这也是城市里每个孩子的常态。起跑线理论,让我们那时只会发生在高考前的事,提前降临在一个需要快乐童年的孩子身上。
繁重的作业我们把孩子当成了一个空瓶,使劲地想往里面装东西,越多越好,越早越好。我们觉得一个小孩子,在他本不用知道的年纪知道了很多东西,他就跑在了别人前面,他就更厉害了。
可我们又是如何去评价一个机器人的智商呢?
任意一次学校的考试,面对试卷,我相信机器人都能取得超过绝大多孩子的成绩。但我们把最智能的机器人与孩子比较,老师眼中最笨的孩子也会胜出。这时有人说:
把机器人智商类比为几岁孩子是不对的,科大讯飞认为高考才是考验人工智能的唯一标准!#2015创业邦100未来领袖峰会#
机器人成绩优异似乎听着这话很蠢,但如果机器人能通过高考,那这种机器人在中国一定卖的很好。
小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就像我们小时候只能听爸妈的,听老师的。但我们现在长大了,我们有小孩了,我们需要思考。
现在大多数人都会说,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努力考个好大学。现在才知道文凭这么重要,所以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像我一样。
可你仔细反思一下,你的简历除了文凭不好,还有其他出色的成果吗? 面试最多也就几小时,最直观的也就是成果。二十几年,你能拿出来的只有文凭,也怪不了别人只看文凭。
当然这么说很残酷,但不怪你,你的时间都被学校侵占了。
那么我们的时间是否有效的利用呢?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花在记东西上,因为考试不能带课本,带手机,这是作弊。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只要你不是活在考场,那么这些东西都可以用。但现在你手机不离手,同样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无法完成。
我们不是为了学习更好地面对生活吗?为什么已经在学校学了十几年,我们的答案是当初应该更努力。难道之前学的东西,现在不能学了吗?
有点可笑不是吗,我们准备了这么久,结果却在哀叹过去一去不复回。我们还活着呢!
现在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当第一名,但有第一名也总有最后一名。
如果你的孩子是最后一名,为什么就觉得他没用呢?上学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吗?
我们遇到问题,知道一天解决不了,多花几天就可以。孩子们遇到问题,我们怎么就在担心她的未来了?她活的比我们久,问题总会解决的不是吗。
唯一可能的答案是:上学并不是为了教育,教育可以重来,但上学不可以。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很容易理解。同样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孩子,为什么我们就要用相同的标准去评价他们。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为什么世界这么大我们觉得她/他过不了高考这关未来就没什么希望?
高考人类进化了5000多万年,淘汰筛选了多少代人。如果记忆力如考试强调的那么重要,那我相信遗忘早就从淘汰中筛选掉了。但实际遗忘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属性,被保留下来。
我们现在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可能是古人一生都了解不完的。如果我们去了解规律存在的价值,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记忆曲线是这样了。我们不需要记住那么多,用的时候能找到就行。就像工具,我们制造出来不是为了带在身上。遗忘规律不是缺陷,而是物竞天择留下的真正的精华。
存在即合理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一天中大部分活动你根本是无意识的。就如同走路,开车,甚至说话,你有刻意去控制嘴唇吗?你说“啊”前,还要刻意把嘴唇放圆吗?
我们一直在违背规律,所以上学才这么这么难。就像是往山上推石头,一放松,它又滚回原地。
相反,我们一直强调创造力,想象力。其实这才是我们的优势,社会进步的动力,这也是小孩子的特长!
孩子不是空瓶子,而是一朵鲜花,她会自主的吸收,自发的成长。我们不需要干涉,只需要呵护,让他们接触好的东西,健康的东西。
快乐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上学只是一条路,如果这里还看不到其他的路,只是因为它被刻意藏起来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世界这么大呢!
从当下去考虑,十年后会怎么样都不知道。你只能选择现在对她最好的。如果她一直不快乐,谈再多也没用。生活只要还在继续,就永远不用恐慌。我们每天都可以努力向上一点,只是从不同的方向。
我们都深处泥沼之中,能做的也只是更好的适应泥沼。这点我们做的很好,但并不意味泥沼就是现实。
评判价值不是考试,而是能否创造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