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沉迷于自媒体,你 一定会发现内容同质化这个情况。
录了一条 视频,某音、某小破站。某小红薯等等视频平台全部发送。
写了一篇文章,公众号,某乎,某瓣,某头条,等等,无门槛全部发送。
于是对于普通大众,打开这个 app 看到你刚刚发的旅游视频 ,打开 另一个 app又看到一样的内容,连上一个平台的水印都没有去掉……
全平台发送的前提是,没有哪一家企业能独大到覆盖全部受众。
因为某些人迷某音,就有某些人只看小红薯,更有长者只会看公众号。
故作者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流量,转化流量,把能发的平台全都发了。
当然,出于作者的吸引流量目的考虑,这是无可非议 的。
但对读者可就不大友善了。
就算是再精彩的内容,看上4、5遍也会降低人的注意,失去它原本给人带来的惊喜。
那为什么仍旧很多人要做这个事呢?
这其实跟《蓝海战略》中的第一层次非顾客有点类似。
举个例子 。
你的视频首发站是公众号 ,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关注你的核心顾客。但在某瓣、某乎等平台,还有很多未知的“准非顾客”。
他们徘徊在你作品的周围,出于好奇心可能会看一两次你的作品,但只要出现更好的更新奇的作品,他们立马会不再关注你的作品。这就是非顾客中常说的“骑墙派”。
但有一个可能性是,如果你的作品能提供他们想要的价值,他们便会转化为核心顾客 。
所以全平台发送作品实际就是最低成本的在探求这类非顾客,以求把他们转化为核心顾客。
此外 ,那些会觉得内容同质化的人,是因为他们看了太多平台,而普通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精力与能力去刷新每个平台 。顾客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 ,流量的变化也是瞬息万变的。
为了争夺新顾客 ,你得提前占据这个平台的一个小位置。随着时间流逝,老一辈顾客逐步流失,新一辈顾客又会粉上你的作品。
其实全平台发送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现在市场的饱和度,属于在存量市场中争夺剩余流量。
这个以后再展开讲。
文章归作者公号正经脸说剧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