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TTP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1.请求报文的格式
请求报文的格式- 请求行:方法(get、post)、url(请求的地址)、协议版本(http1.1)
- 请求的头部字段(key、value的形式):
首部字段名:值 - 请求的实体主体(get没有、post有)
2. 响应报文的格式
响应报文的格式- 响应行:版本、状态码、短语(状态码的描述)
- 首部字段区域(key、value形式):
- 实体主体
什么是HTTP,你是怎样理解的?
1.http是一种传输协议。包含请求报文、响应报文。
2.请求报文里面:比如请求的url,请求的方法是get还是post,请求的协- 议版本、一般是http1.1的。上传的参数。
3.响应报文里面:比如状态码,200成功;状态码描述;返回的参数
3.HTTP的请求方式?
get、post、 head、put、delete、options
4. get、post请求区别:
-
最简单的区别:
get请求参数以?分割拼接在url后面。post请求参数在body里面。
get参数长度限制2048个字符,post没有限制
get不安全 -
更深一步的区别:--从语义的角度来回答(协议的定义规范回答):
请求方式 | get | post |
---|---|---|
作用 | 获取资源 | 处理资源 |
遵循要求 | 安全、幂等、可缓存的 | 非安全的、非幂等的、不缓存的 |
4.1.安全性
-
不应该引起server端的状态变化。
比如对server端进行访问,不会引起server端数据的变化。 -
get、head、options就满足。
4.2.幂等性
- 同一个请求方法执行一次和在多次的效果完全相同。
(比如每次get请求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中间有post也会导致不一样。但是这里是强调的效果) - get、put、delete满足。
4.3.可缓存性:
- 请求是否可以被缓存。
代理会有缓存功能。比如请求的结果是可以缓存起来的,多次请求的结果可能就是缓存里面的。 - 这是定义的一个规范,我们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可缓存、也可不缓存)
你都理解哪些状态码,他们的含义是什么?
1xx:1开头的
2xx:200 响应成功
3xx:301、302 发生网络重定向
4xx:401、404 客户端本身的请求存在某些问题
5xx:501、502 server某些异常
5.HTTP链接建立流程
如下图:
HTTP建立链接的流程
在发起一个http请求之前,需要通过tcp的三次握手建立链接(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三次交互)。
HTTP建立链接步骤:
第一步骤:TCP的三次握手
1.客户端 发送syn的同步报文到 server端
2.sever端 返回叫ACK的syn同步报文到 客户端
3.客户端会 回应一个确认报文到 server端
第二步:在TCP通道上面进行http请求以及响应、数据的传递
1.客户端 发送http请求到 server端
2.server 回应http响应报文
第三步:四次挥手进行链接断开
TCP的响应完成后,进行TCP 的四次挥手。比如客户端主动 发起链接断开:
1.客户端 发起FIN终止报文到 server端
2.server端收到终止报文之后,返回确认报文ACK给 客户端
3.某一时机, server端 发送FIN,ACK报文 给客户端
4.客户端发送 ACK确认报文到服务端
HTTP建立链接的流程?
从三方面回答:
首先从tcp的三次握手建立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链接;
再在tcp的这个链接上面进行http请求、响应;
最后进行tcp的四次挥手进行链接的释放;
6.HTTP特点
http特点:无连接、无状态
-
无连接
无连接就是需要有一个建立链接和释放链接的一个过程。
解决方法:可以使用【http的持久链接】这个方案。 -
无状态
多次发生http请求的时候,如果是同一个用户的话,server端是不知道是同一个用户的。
解决方法:cookie/session。
6.1持久链接
- 非持久链接
每次发送请求都要建立链接
- 持久链接
打开一个tcp通道。在一定时间内,多个http请求可能在同一个tcp链路上面进行传递和响应的。一定时间后断开链接。
可节省tcp建立链接、释放链接的数量。
持久链接
持久涉及到http的哪些头部字段呢?
connection:keep-alive(客户端希望采用持久链接)
time:20 (持久链接多久有效,比如20秒不会断开的,如果20秒之内再次发起同一个IP或者域名请求,就可以复用曾经打开的链接)
max:10(这个链接最多可以发起多少个请求)
怎样判断一个请求是否结束了?
- content-length:1024
这个是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头部中的一个字段,保存了响应字段的大小。客户端可以根据所接收的字节数是否到达content-length的值,如果到达了就说明已经接收完毕。- chunked,最后会有一个空的chunked。
post请求的时候,server返回的数据是多次响应返回的,可以通过http的响应字段chunked是否为空判断请求完成没有。
7.Charles抓包原理是怎么样的?
利用http的中间人攻击
漏斗进行的。
- 中间人攻击
1.对于客户端和server端这个链接建立起来后直接进行响应。
2.中间人/代理服务器。当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的时候,中间人进行hook住,并假冒客户端的身份去和server端请求。
3.server端返回响应结果给中间人。中间人再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4.这个中间人是可以进行数据篡改,所以是攻击的。
二 .HTTP与网络安全
1.什么是https
- HTTPS = HTTP+TSL/SSL
HTTPS是由HTTP和SSL/TSL共同组成的。也就是说https比http多了一个安全的模块。
-
HTTPS和HTTP有怎样的区别?
所以说,https是由http和插在传输层之上和应用层之下的tsl和ssl组成的一个传输协议。
2.https的建立链接的流程
https建立链接1.客户端 向server端发送一个报文,报文包含(TLS版本号、客户端支持的加密算法、随机数C)
- server返回给客户端一个握手的报文,报文包含(最终使用的加密算法、随机数S、server证书)
3.客户端收到server端的报文后:
- 会对收到的证书进行验证
- 组装
会话秘钥
(= 随机数S+随机数C+预主秘钥) - 通过server端的
公钥
对预主秘钥
进行加密传输
4.server端:
- 通过
私钥
解密得到预主秘钥 - 组装会话秘钥(= 随机数S+随机数C+预主秘钥)
- 客户端发送加密的握手消息给server端
6.server端也发送加密的握手消息给客户端,验证安全通道是否正确的完成。
(中间生成的随机数C、S,非对称加密传递的预主私钥都是为了后面得到会话秘钥做准备。
客户端、server端根据C、S、预主秘钥生成会话秘钥。进行传输)
2.1 会话秘钥:
会话秘钥 = 随机数S+随机数C+预主秘钥
2.2https都使用了哪些加密手段?为什么?
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1.连接建立过程中使用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是很耗时
的。
(因为加密和解密的方法不一样)
2.后续通信过程使用对称加密
2.3非对称加密
有发送方、接收方。
1.发送方发送“hello”字符串,发送方通过公钥
对“hello”进行加密。
2.经过TCP的连接传输到接收方。
3.接收方通过私钥
进行解密。
(加密用公钥、解密就用私钥。加密用私钥、解密就用公钥)
2.4 对称加密
1.发送方发送“hello”字符串,发送方通过对称秘钥
对“hello”进行加密。
2.经过TCP的连接传输到接收方。
3.接收方通过同一个秘钥
进行解密。
缺点:
秘钥需要通过tcp连接进行传递,server才能通过秘钥进行解密。在网络传输中如果有中间人攻击就会被捕获到。
三.TCP与UDP(传输层)
- TCP:传输控制协议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1.UDP(用户数据包协议)
1.1 UDP特点:
-
无连接
发送UDP数据报的时候不需要建立链接 -
尽最大努力交付
udp是不保证可靠传输的 -
面向报文
既不合并,也不拆分
比如说在应用层、传输层、IP层(网络层)传输过程进行解释:
应用层有个报文,可大可小。不管大小都不会进行拆分传给运输层。
应用层会把报文原封不动作为运输层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拼接为UDP头部。
UDP数据报作为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拼接到IP首部
1.2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功能
-
复用
-
分用
-
差错检测
-
复用、分用
在建立传输过程中需要IP地址、端口号组成(也就是套接字)。
对于同一个IP地址的电脑上面会有不同的应用,同一个应用上面也可能会使用不同应用层的协议,对应的端口号也不一样。
不管从哪个端口传输数据出去,都可以复用传输层数据报,再经由IP层传输。
这个就是多端口复用。
从接收方来说,IP层接收IP数据报数据,拆分成UDP数据报。每个数据报都会有对应的端口。就可以根据端口进行分发。
复用、分用- 差错检测
UDP数据报进行差错检测:
2. TCP(传输控制协议)
什么是TCP?
tcp特点、tcp功能
1.TCP特点:
- 面向连接
- 可靠传输:保证传输的数据无差错、无重复、按顺序到达
- 面向字节流
- 流量控制
- 拥塞控制
1.1面向连接
数据传输开始之前,需要建立链接,即三次握手。
数据传输结束时,需要断开链接,即四次挥手
为什么是三次握手?
假如是两次握手:
1.客户端发送syn同步报文给server端时,网络发生了超时。
2.客户端会启用超时重传策略,重新syn发送报文给server。server端就认为又要建立一个连接。
假如是三次握手:
客户端发送syn同步报文给server端,发生超时。
server端发送syn,ACK确认请求给客户端后,会等待客户端发送ACK确认信号。
此时超时了,客户端重启策略发送的是syn信号,不是ACK信号。等不到ACK信号,说明是链接超时了。
四次挥手为什么要客服端、服务端进行两方面的断开呢?
客户端发起终止报文FIN给给server端;
server发送ACK确认报文给客户端。
-- 此时客户端向服务端的链接已经断开了。server端还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客户端不可以向server端发送数据了。就是半关闭状态。
在一定时机内,server端会发起终止确认的报文,断开server端到客户端方向的链接。
客户端给server端ACK确认报文。
要进行两方面的断开,是因为客户端和server之间建立的TCP通道是全双攻的(一条通道两个端点都可以进行发送和接收)。
1.2可靠传输
TCP是怎么样保证可靠传输的?(怎么保证报文: 无差错、 不丢失、 不重复、 按序到达)
可靠传输在TCP层面是通过【停止等待协议】实现的:
- 无差错情况
- 超时重传
- 确认丢失
- 确认迟到
无差错情况:
无差错情况下,客户端会按顺序的发送一个报文,得到server端响应后发送下一个报文。
客户端发送分组报文M1,server端给客户端确认。
客户端发送分组报文M2,server端给客户端确认。
客户端发送分组报文M3,server端给客户端确认。
超时重传
如果因为网络等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客户端没有收到server端的反馈:
客户端再次发送报文;
确认丢失
如果因为网络等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客户端没有收到server端的反馈:
客户端再次发送报文;
- 是server端没有发送成功导致客户端没有收到反馈:
- Server端会收到重复的M1报文,丢掉新收到的报文,给客户端回复;
确认迟到
如果因为网络等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客户端没有收到server端的反馈:
客户端再次发送报文;
- 如果是server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发给客户端反馈:
- Server端收到重复的M1报文后,丢掉新收到的报文,给客户端回复;
- 客户端多次收到server端反馈,客户端只处理收到的第一次,后面几次就不做响应了。
1.3 面向字节流
对于TCP,发送方和接收方各有一个缓冲区。发送方会把要发送的内容放在缓冲区,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也会放到缓冲区。
对于每次发送多少字节,由TCP连接根据情况决定。有可能把发送方的10个字节会拆分成6个字节、4个字节两次发送,有可能把发送方的5个字节、3个字节合并成8个字节一起发送。
面向字节流1.4 流量控制
通过【滑动窗口协议】实现的。
怎么理解滑动窗口协议?(第三轮面试)
总结:
【滑动窗口协议】
发送方定义为客户端
接收方定义为server端
- 发送方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可能由于接收方的接受窗口很小。
- 如果发送方的发送窗口较大的时候,就会以很快的速度进行传输(比如发送方是4G,接收方是很慢的WIFI)。
- 接收方承载不了,就需要接收方去向TCP的首部字段中更改窗口值,来调整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从而进行了流量控制。
1.5 拥塞控制
- 慢开始、拥塞避免
- 快恢复、快重传
简单描述TCP慢启动的特点:
考察的是TCP拥塞控制中:慢开始、拥塞避免。
慢开始、拥塞避免
慢开始、拥塞避免横轴:交互次数
纵轴:窗口值的大小、拥塞窗口的多少
1.刚开始发送1个报文,如果没有发生拥塞就发送2个报文,仍旧没有拥塞就翻倍,发送4个报文、8个报文、一直到16个报文。这个过程以指数规律增长
,叫做慢开始算法
。
2.当增加到门限值16
的时候,会采用拥塞避免的策略
进行发送报文数量的增长。比如17个、18个,是一种线性
的增长。当发送的报文数为24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生网络拥塞
。
(网络拥塞的界定是很复杂的,简单理解为连续发送的三个报文的ACK确认都没有收到,就产生网络拥塞了)
3.网络拥塞产生后,就要采用乘法减小
的策略,把发送的报文数量恢复到1,减小给网络层带来的压力。然后重新慢开始....同时把拥塞窗口值降低到之前的一半
,例如之前是24,现在减小为12。
在达到窗口门限值
之前使用慢开始,到达之后进行拥塞避免加法增大。
快恢复、快重传
是基于慢恢复、拥塞避免实现的。
达到拥塞窗口的上限值之后,回到新的门限值位置开始新的拥塞避免。
DNS解析
你是否了解DNS解析?DNS解析是怎样的过程呢?
DNS解析是: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DNS解析采用UDP数据报,且明文。
1. DNS解析过程:
客户端向server端发送请求的时候,需要经历一个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过程:
1.客户端通过DNS协议向DNS服务器请求,进行相应域名的解析。
2.DNS服务器把解析的IP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3.客户端向对应的IP Server发送网络请求。
2.DNS解析查询方式
- 递归查询
- 迭代查询
2.1递归查询
1.客户端向DNS发起域名请求的时候,先访问本地DNS是否知道我要的IP地址,本地DNS知道就进行返回,不知道就去问根域名DNS。
2.根域名DNS知道就返回给本地DNS,本地DNS返回给客户端。根域名DNS不知道的话就去问顶级DNS.....依次类推。。
2.2迭代查询
1.客户端向DNS发起域名请求的时候,先访问本地DNS是否知道我要的IP地址,本地DNS知道就进行返回,不知道就去问根域名DNS。
2.根域DNS不知道,说顶级DNS可能知道,你去问顶级DNS吧,然后本地DNS又去问顶级DNS。
3.DNS解析存在的问题
DNS解析存在哪些常见的问题?****
DNS劫持问题
DNS解析转发问题
3.1 DNS劫持
DNS劫持因为DNS解析是UDP数据报的,并且是明文的。
所以客户端在给DNS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会被钓鱼DNS劫持,返回一个错误的IP地址给客户端。导致请求的IP Server也是错误的。
DNS劫持与HTTP的关系?
他们之间没有关系的。
因为DNS解析是发生在HTTP建立之前。
并且DNS解析请求使用UDP数据报,端口号53(HTTP连接是使用TCP进行的)
3.2 DNS解析转发
DNS解析转发1.客户端询问本地DNS服务器某一个域名的IP地址时,我们用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的DNS服务器就会进行域名解析。
某些域名服务商为了节省资源,转发给电信的DNS服务器,让电信DNS服务器解析。
2.电信DNS服务器会去权威的DNS服务器进行解析。权威DNS根据不同的服务商返回不同的IP。返回的就会是电信的IP。
这个就会导致用的移动网络,访问的服务器是电信网络的服务器处理请求。涉及到了跨网访问,有请求效率等问题。
怎么样解决DNS劫持?
方案一:httpDNS
方案二:长连接
3.2.1 httpDNS
DNS解析,其实是使用DNS协议向DNS服务器的53端口进行请求。
采用httpDNS请求,其实是:使用HTTP协议向DNS服务器的80端口进行请求。
就不产生正常的DNS解析,就不会有DNS劫持了。
客户端向httpDNS server发送http get请求获取IP地址。
httpDNS
3.2.2 长连接
.1.有客户端、客户端要请求的API server。客户端和API server中间建立一个长连server(可以理解为一个代理服务器)。
2.客户端和长连server中间建立一个长连通道。客户端直接通过长连通道把http请求发给长连server。
3.长连server通过内网专线进行请求。规避了公网DNS劫持的问题。
四. Session/Cookie
HTTP特点有:
无连接:需要有连接和断开的一个过程。比如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无状态:同一个用户多次访问server端,server端并不知道是同一个用户。
session/cookie就是HTTP协议无状态特点的补偿。
HTTP无状态特点
Cookie
- 什么是cookie?
cookie 主要用来记录用户状态,区分用户;状态保存在客户端
客户端向server端发送请求,server端生成cookie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把cookie进行保存,每次请求的时候发送给server端。让server端区分用户。
客户端发送的cookie在http请求报文的cookie首部字段中;
服务端设置http响应报文的Set-Cookie首部字段;
-
怎样修改cookie?
1.新cookie覆盖旧cookie
2.覆盖规则:name、path、domain等字段需要与原cookie一直,才能覆盖 -
怎样删除cookie?
1.新cookie覆盖旧cookie
2.覆盖规则:name、path、domain等字段需要与原cookie一直,才能覆盖
3.设置cookie的expires = 过去的一个时间点,或者maxAge=0,就让之前的cookie无效了 -
怎样保证cookie的安全?
对cookie进行加密处理;
只在https上携带cookie;
设置cookie为httpOnly,防止跨脚本攻击;
Session
cookie 主要用来记录用户状态,区分用户;状态保存在服务端
session和cookie的区别和联系:
session状态保存在服务端
cookie状态保存在客户端
session依赖于set-Cookie、Cookie这两个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