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中无用之事的实用性

生活中无用之事的实用性

作者: JC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1:29 被阅读0次

    你有没有这样一个习惯,等电梯的时候觉得不耐烦,于是拿出手机又查了查2分钟之前已经查过的邮件;或者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趁着间隙拿着手机翻了翻更新速度都没有你查阅速度快的朋友圈。如果让人帮你做个统计,看你每天查阅手机次数和总查阅时间有多少,结果很可能会是:77次,200分钟。这是繁忙的纽约客的水平。

    我们在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奔波,在繁忙的信息时代里抢占先机,在貌似自信的心中却藏着一种时时刻刻都怀着的恐惧:惧怕一切无用的事,对任何一秒没在做事的生命都嗤之以鼻。然而在这种东看看一则新闻,西看看社交网络上的一个猫咪视频的繁忙生活里,却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就这样,越忙时间越少。

    要打破这种恐惧产生的恶性循环,就得了解那些看似“无用”的时间的本质。说白了这种看似“无用”的时间就是我们觉得无聊、无所事事、心存浮躁,觉得手总痒痒,却又不知道要干什么的时间。不知道要这种感觉是什么的人就很容易将这种时间花在根本不必要的事情上,刚才说到的一天查20多次邮件就属于这种行为。但其实根本不必为此产生恐惧,这种行为其实比你想象的要“有用”的多。

    网络播客Maroush Zomorodi在她的TED演讲《如何将无聊转化为精彩想法的来源》中讲到,在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上来说,那些看似“无用”的时间其实是大脑运作最繁忙的时间。在这种空闲状态下,大脑会进入一种“默认”模式,思考会越出我们的意识进入潜意识一层。此时,神经元会搭建新的连接,发生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你会开始回忆你的过去,将一些重大时刻拼接起来组成一个故事链,并由此为将来设立目标与想出如何行动。

    由此看来,那些耐不住“无聊”的人真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提升自己的机会。因为过于强调“实用性”而误判的例子实在太多,抬高到另一个层面——学习,人们因此损失更多。

    看“得到”专栏“熊逸书院”一文《熊逸答万维钢:国学的三个问题》,对此多有感慨。过于强调实用性的人们可能会认为哲学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学科,虽然它有价值,但是根本用不着,完全是过去封建贵族或富有阶层打磨时光的工具,是柏拉图那样不愁吃穿的人手中的无价值虚物。连柏拉图自己都认为倘若你问及了向几何学这样的学科的实用性,那就是一种侮辱。但事实上哲学的实用性当然远远超出这一点。小穆勒的一句话就说明这点:“表面上似乎同人们的实际生活和表面利益相去甚远的思辨哲学,其实是世界上最能影响人们的东西。”而这种影响除了强化心智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那些“有用”知识的大树根基。像换面不换里,换表面技术不还意识形态的洋务运动,失败是注定的。这是哲学的“无用之大用”,看似遥远的学科,其实是里生活最近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中无用之事的实用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q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