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新媒体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
2013年以来,桂林理工大学(简称桂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调整留学生结构布局,形成主要面向中亚和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教育新格局,出现了备受关注的“组团留学”现象,培养了一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
外国学子“组团”留学
2014年高中毕业后,杨德龙离开柬埔寨,来到桂工就读国际贸易专业。自2008年哥哥杨德裕成为桂工第一个柬埔寨留学生以来,这个华裔家族先后有14人前来桂工求学,杨德龙是第14个。
“在东南亚,会汉语很吃香。”9年间,杨德龙的亲人们陆续学成回国,或从事中柬国际贸易,或在中资公司谋得待遇丰厚的职位,在当地传为佳话。目前,正读高二的弟弟也迫不及待前来桂工留学。
柬埔寨留学生杨德龙和他的家人
瑞娜来自塔吉克斯坦,由于热爱中国历史和文化,去年8月,瑞娜和外婆一起来到桂工。闲暇之余,瑞娜与同学们一起打球、练习口语,外婆则研究中国剪纸和书法。未来几年,她们俩将共同在此完成学业。
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瑞娜和她的外婆
外国学子“组团”来留学的现象,在桂工并非个案。马来西亚女孩儿林紫靖的曾祖父是华人,她从小听着奶奶口述的中国故事长大,对中国有强烈的好奇与向往。如今,林紫靖正潜心建筑学专业学习,常到各地采风,对中国特色建筑情有独钟。“毕业后,我计划留在中国从事建筑相关的工作。”林紫靖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二妹也将来桂工学习,小妹明年高中毕业后亦将紧随而来。
马来西亚留学生林紫靖和她的家人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既要思考怎么办,更要着手怎么干。”桂工校长解庆林介绍说,学校主动作为,深入拓展国际合作项目,通过设立“东盟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等,并在留学生教育中大力推行“理论+实践”教育,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国外孩子来中国学知识、长见识,咱们国内的学生为什么不能去国外看看?”解庆林认为,人才培养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形成“对流”,产生碰撞,为教育引入活水,从而促进国际教育健康发展。
基于这一思考,2016年,“桂工百名学子看世界”项目应运而生,146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利用暑假,赴“一带一路”沿线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知名学府开展体验式课程学习。
“桂工百名学子看世界”学习项目出征仪式
通过20多天的游学体验,人文学院广告专业学生路文芳感言“胜读十年书”:“这次体验对我影响很大,不管是对国外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
“学生出去后,认识到我们尚存在差距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荣誉感、民族责任感远比课堂来得真实和深刻。”校党委副书记王赣华说。由于出国名额有限,学生们回校后通过班会等渠道分享所见所闻,进行朋辈教育,产生连锁效应。
为让更多学子开阔视野,学校又开展了“千名学子看中国”“万名学子看广西”等活动。今年暑期,2017年“百名学子看世界”又将出发。
加强国际教育合作
“国际教育合作的关键是提升教育质量,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桂工党委书记张学洪表示,不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实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打造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品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一直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桂工先后与“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动国际教育与企业融合,2016年起,每年为印度尼西亚中资公司订单培养人才。目前,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学生先后来校就读,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到60%以上,同时选派了1000多名国内学生到国外访学、留学。
如今在桂工,“一带一路”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而是体现在校园里、生活中。广西首个“‘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校长论坛”、全国“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的举办,推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校长论坛
全国“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文化节”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高校国际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学洪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抓准自身定位,以此为契机,继续打造更多切实惠及学生的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
桂林理工大学官网
编辑:黎小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