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在对象之间形成了一对多的依赖,如果当一个对象改变,则多个对象 会受到通知并且更新。
其实就是,发布订阅-模式者 发布消息,订阅者 订阅 才能消费消息
- Subject类(抽象被观察者角色),包含三个方法添加订阅者,删除 订阅者 还有通知订阅者,也就是一个抽象主题,它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中,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
2.ConcreteSubject(抽象观察者角色) 是Subject的具体实现 但是有独特的方法(subjectState(String msg)),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通知时更新自己。
3.Observer 抽象观察者(具体被观察者角色),Update(String msg) 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时候通知 自己,也就是一个具体的主题,在集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4.ConcreateObserver(具体观察者角色) 是Observer的具体实现,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需要的更新接口,一边使本身的状态与制图的状态相协调
特点:
将一个系统分割成一系列相互协作的类有一个很不好的副作用,那就是维护相关对象的一致性,我们不希望为了维护一致性 各个类之间精密耦合,这样维护 会很困难。
时机:当一个对象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的时候,其实就是解除耦合,让耦合的双方都依赖抽象,而不是依赖具体,从而使得各自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另一边的变化
代码具体实现
public class Observer (){
update(String msg);
}
public class Subject(){
add(Observer observer);
remover(Observer observer);
notify();
}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String msg ;
void add(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add(observer);
}
void remove(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remove(observer);
}
void Notify(){
for(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List){
observer.update(msg);
}
}
void subMsg(String msg){
this.msg = msg;
}
}
public User extends Observer (){
String userMsg ;
String name;
Us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update(String msg){
this.userMsg = msg;
notifyMsg();
}
void notifyMsg(){
System.out.println(name + " 收到推送消息: " + userMsg );
}
}
Test
ConcreteSubject cs = new ConcreteSubject ();
User user1 = new User("张三");
User user2 = new User("李四");
User user3 = new User("王五");
cs.add(user1);
cs.add(user2);
cs.add(user3);
.....................
cs.subMsg("我收到消息了");
测试结果:
张三:收到推送消息:我收到消息了
李四:收到推送消息:我收到消息了
王五:收到推送消息:我收到消息了
小结:
这个模式是松偶合的。改变主题或观察者中的一方,另一方不会受到影像。
JDK中也有自带的观察者模式。但是被观察者是一个类而不是接口,限制了它的复用能力。
在JavaBean和Swing中也可以看到观察者模式的影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