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围城》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作者: CatherineDayuan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21:30 被阅读0次

  之前就听好多朋友称《围城》这本书好看,初拿到,浅浅翻看几下,觉得钱先生文笔非凡,遂下决心一读。

        钱先生的文笔细腻却又不乏犀利,围城之中处处有体现。幽默之中带点讽刺又暗含道理。这点着实可以看出钱先生的写作功底。        说实在,不喜欢方鸿渐这个角色,他身上有许多我们的影子,确切的说有许多我的影子。自负,又带些许顽固,太刻板,对待学习又不够努力,虽留洋归来却是个二半吊子,博士的文凭都是想法子从爱尔兰人那里买来的……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        然而方鸿渐却是个幸运之人,回国船上有鲍小姐许芳心,虽是有未婚夫之人,却跟鸿渐明目张胆的暧昧不清,整艘船上的人无所不知。下了船又和苏文纨小姐走的亲近,苏小姐更是倾心于他。鸿渐虽内心知道不喜欢她,却还是被人误会而不作为,后又转而喜欢唐晓芙小姐,可惜钱先生并不愿意唐小姐她俩走在一起,所以鸿渐失望的随赵辛楣南下去了三闾大学。        杨绛先生说她最喜欢看他们五人去三闾大学一路上的那部分情节。发生了各种事情,也把人性展露无疑。那个部分还是好久前读的,只能记得大概。唯一让我思忖良久的是孙小姐跟方鸿渐是如何好的?!真是逼死强迫症患者。俩人几乎没谈恋爱,忽然一下子就订了婚,结了婚!结了婚以后各自的性格就变了样,应该说是各自隐藏的部分性格就暴露无疑。起初觉得孙小姐是温婉的女子,遇事儿不知怎么解决需得请教旁人。可婚后才发现她很有想法,易怒,爱多想。        之所以叫《围城》这个名字,思来想去也觉得「豁然开朗了许多」。走入婚姻可不就是走进围城了吗,囿于围城之中。围城之中的人想出去,围城之外的人对里边的人艳羡不已。        人还是要满怀希望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咯呢?孙小姐最成功的事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失败的事儿也是嫁给方鸿渐。择一互相喜欢之人终老则已。管它是否是围城,幸福就好。切不可像孙小姐跟鸿渐一样,没完没了的吵,再多激情也会被吵没的。        下面引用钱先生写过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     

相关文章

  • 《围城》 读后感

    《围城》 读后感...

  • 读书感受:妙语连篇的“浮世绘”——《围城》读后感

    妙语连篇的“浮世绘” ——《围城》读后感 蔡听...

  • 四月的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围城》这本书给我的代入感特别强,我觉得我在一些方面和方鸿渐是极其类似的,...

  • 10.29 读书笔记

    二读《围城》读后感 因为之前第一遍读的太囫囵吞枣,这次又细读了一遍,现在我来仔细瞎扯下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 围城...

  • ——《围城》读后感 我们在时代的围城里过着平庸无奇的生活,我们在平庸无奇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囿于自己的身份,因为我们...

  • 《围城》的那一场没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最近拜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总是觉得应该写个读后感,有好多话要说。 “围城”是方鸿渐他们去往三闾大学途中谈...

  • 《围城》 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2016年5月2日晚,柔风细雨,冷暖适中,我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花了8天业余时间,有点如释重负...

  • 《围城》方鸿渐对中的封建教条如此厌恶,为什么却不能摆脱家庭

    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读后感《围城》钱钟书 大部分人在读《围城》之前,都有听闻过“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 《围城》和《皮囊》的读后感

    《一》围城读后感: 钱先生的高明之处你不得不佩服。读完围城,他深厚的学识和犀利幽默的文笔一下就能扎进你的血液里。 ...

  • 《围城》

    读围城,水平有限,写不出来读后感,只能摘抄一些自己感触很深的话 围城节选 1.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r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