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五戒八戒等,首曰戒杀。后世人信仰、或者不信仰佛教,都将放生作为善举。白居易有《放鱼》诗:“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只他寓意宦途险恶,思如何明哲保身,而大隐于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放生。
对于放生,我有过两次经验,只都是我怂恿母亲做的。第一次,还在三四年前。那时,我家移去城南现在的府邸不久。一日,有人送来几尾鲫鱼。那人是女人面上的亲戚,据说,平日闲暇时喜欢钓鱼。但我现在记不起来是不是就是他。总之,鱼有点多,一时半会吃不了。而那时,母亲犯病已好几年——属于长病的那种,靠药物调理。我于是对母亲说:拿一两尾去放生吧。母亲之前听人说过放生祈福的话,于是欣然应允。母亲捉了两尾,放进红色的尼龙袋里;我陪她走到南面苑外,再踅东而行,不到百步就是一座有点宽的桥,桥下是碧波如镜的河水。我们走到岸边,却没有河埠似的梯级,捡了一处坡度小、靠水近的所在,母亲将整个身子小心翼翼地俯探下去⋯⋯——于是就有了第一回放生的经验,那善举自然是记在母亲的名下了。
第二次,距放鱼不到两年。有一日,我回乡,母亲给我看父亲用地笼网到的乌龟。那乌龟放在红色的塑料桶里,个头不大。父亲已计划择日杀来吃。我看着欢喜,毕竟在乡下的河里网到这种灵物,实在难得;也有几分怜惜,于是怂恿母亲放了。母亲将乌龟放进白色的玻璃盆中,持向自家的河桥,于是也放生了。当然,这第二回的善举也自然记在母亲名下了。
我现在思量,是不是回乡时,去市场买些鱼虾供母亲放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