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个“我们挑战200本”的读书计划,目标是一年之内读200本书。
对于我这样一个一年认真看过的书十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的人,第一反应是被吓住了。
“挑战200本书”的口号来自易仁永澄老师,他在“关于阅读,这个技巧从来没有人给你说过”一文里,根据读书多少和阅读质量,将阅读划分为入门、初级、中级和高级,而入门的阅读数量就是200本。对此他的解释是,初级阅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看不懂、记不住、用不了,如何解决呢?就是要通过入门时“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数量的积累”来解决,200本是他的实践经验。
以我个人的认知水平,我相信的是读懂吃透一本书远远胜过粗粗浏览十本书这样的理念。因为这么多年的教育,我接受的都是要想充分吸取一本书的养分,就要做好反复阅读逐步深入书本精髓这样的读书理念,一年读通四五十本已属不易,一年200本书?别说吸取养分了,就是舔一舔,估计都舔不出来个酸甜苦辣咸来。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易仁永澄老师作为一个成功大牛,他是这么实践的,而且又能把这个方法推荐给大家,必定有他的道理,不妨让我先试它一试。
实验就从手头正准备开始看的《城市意象》开始。这是我所参加的熊猫书院的本周书目,熊猫书院要求的阅读速度是一周,那么我就试试多快看完吧。
这是一本介绍城市规划设计的书,无论从我的工作还是从兴趣爱好来看,和书里的内容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而且书中所举的城市案例都是美国城市,根本没有任何的想象空间,阅读起来自然清汤寡水的。但我还是坚持看完,用了三天将近五个小时。
合上书,回想了一下,脑子里除了几个名词几个概念,其它啥都没有,想写个读后感都感到无从下手没有素材。
易仁永澄老师的读书方法肯定不适合我。就在脑子里冒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过于草率,是不是我的阅读过程有问题?认真反思了下我的阅读过程中,问题似乎就在我身上。
我为了图快,翻开书后只是一味的顺着字句读过去,重要的概念没有标出来,章节之间的关系没有抓住,散布在文中的结论观点没有总结……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的眼、脑、手处于互相隔离状态,这样的阅读不和没看一样吗?但是我在没有然后阅读压力的情况下,以上这些方面却是多少能够兼顾到的。
我似乎领悟到了一些易仁永澄老师的真实用意:快速阅读作为一项技能,并不是认识字读的快就行的,还需要经过大量刻意的练习,让大脑的思考速度跟上眼球的运动,200本书是用来培养快速而又有效阅读能力的。在确保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能够快速抓住书本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吸取到主要的营养,进而为后续精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了,骚年,开始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