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女儿在2018年第四期的《快乐交友与口才》杂志上看到一篇名为《收获带刺的友谊》,感觉非常熟悉,于是翻箱倒柜,找到了这篇文章的出处,原来早在2014第1月号02期《儿童文学》杂志上,有一篇名为《再见,仙人掌女孩》的文章,两者除了主人公名字略有差别之外,故事情节完全相同。女儿义愤填膺,要我代其向杂志社举报。
昨天,央视《新闻1+1》栏目播出了标题为《“苹果滞销”,谁在制造“悲情”?》的新闻,曝光了多个电商打“悲情牌”以“滞销”为由销售商品,而且用的是同一名老人的照片,这名老人被称为“滞销大爷”。
今天,猫偲朋友圈发了一篇《三打洗稿精,抄了还是没抄?》的链接,我算是又学到了一个新名词——洗稿。看了文章才知道,其实这个新词早已流行于网络。
抄袭,明目张胆的多存在于各式各样的商品。一种商品热销了,各种高仿立马蜂拥而至。资本来到这世上就是血淋淋的,以身试法去获取超额利润的不良商家多了去了。随着法律的完善制度的健全,假冒伪劣也逐渐开始丧失了舞台。当然,除了有形的商品之外,抄袭在考场、在毕业论文、职称论文中也普遍存在,但毕竟不同于商人,这些行为多表现为一定的隐蔽性。如女儿所发现的投稿文章抄袭,还是属于偷偷摸摸类型的。
电商平台的“滞销大爷”照片里,有苹果、有辣椒、有脐橙、有蔬菜,更为搞笑的是,还有文房四宝。在学习了新名词的稿子里,抄袭这一行为竟然会得到众多评论的支持,真是奇了怪了。这世界变化实在太快,这个话题还得好好梳理梳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