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孟郊两次落第后,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所作。这次高中,他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作了这首《登科后》。人在苦尽甘来,功成名就时难免春风得意,可是得意是一回事,得意忘形又是另一回事。而桓公春秋第一位霸主恰恰犯了得意忘形这个错误。
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龙飞过高叫亢,《象辞》说:“升腾到极限的龙会有灾祸之因,是警戒人崇高,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一种事物从来没有无限制的兴盛下去,生的另一面就预示着死亡。刚过易折也是这个意思。
秋季的葵丘会盟签订盟约后,桓公想要封禅泰山。桓公自认为诸侯无人违抗他。他召集兵车盟会三次,乘车盟会六次,九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于一统。他与过去三代开国天子有何不同?
因此要封祭泰山,禅祭梁父。管仲力谏,封禅是帝王才能举行的祭天地大典,齐桓公不是天子,他要行封禅是越礼,所以管仲谏止。桓公可不听,执意要封禅。管仲于是介绍封禅之礼要等远方各种奇珍异物具备才能举行,桓公这才作罢。
桓公封禅未果,但却也已有了犯上的口实,这也与他“尊王攘夷”的名号相悖。
公元前645年,齐桓公在位的第四十一年时,管仲去世了。管仲一死,齐国霸业急转直下。
管仲病重之后,齐桓公问他:“你死后群臣之中谁可做相国?”
管仲说:“知臣莫如君。”
“易牙这人怎么样?”
“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能任用。”
“开方这人怎么样?”
“他抛弃双亲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可接近。”
“竖刀这人怎么样?”
“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亲信。”
总之易牙,开方,竖刀是奸佞,告诫桓公要千万远离。
管仲死后,齐桓公将这几人逐出宫外,但之后他食不甘心不爽,日子过得不舒坦。于是将几个奸佞找回来,予以重用。因为管仲已死,再也无人敢于进言谏阻。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还是亲近任用这三人,三人专权。
齐桓公有三位正夫人无子,桓公好色,有很多宠妾,光“如夫人”就有六个,生公子10余人,平时恃骄恃宠,相互倾轧。
管仲死后,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自结党要求立为太子。
四十三年(前643)冬十月乙亥日,齐桓公死。五公子就互相攻战,齐国一片混乱。没人敢去把桓公装尸入棺。桓公尸体丢在床上六十七天,尸体爬满蛆虫以至爬出门外。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87582/a5fcc5ea5cc2e5af.jpg)
十二月乙亥日,无诡即位,才装棺并向各国报丧。辛巳日夜,才穿衣入敛,停柩于堂。
孔子对齐桓公的评价是“正而不谲”, 齐桓公作风正派,不玩弄手段。
美人最怕迟暮,英雄也恐末路。桓公晚年昏庸,任用奸佞,贪图享乐,才得到悲惨结局。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设身处地来看,假使你功成名就,已然达到世人眼里的成功,前方有许多诱惑向你招手,可向前一步也许就是万丈深渊,你又会如何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