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几个电影。经典就是经典,经典拍成电影,依然很经典。但是拍成电影后跟原著比起来,还是感觉电影再好,都不如原著。《洛丽塔》看完了,记得宿舍有个同学高度推崇这本书。当然,我也可以用那些理论来分析这个电影,分析得又洋气又时髦,理论又高端又让人看不懂。但是,鉴于我最近灵魂很不净化,思想很不学术,认识非常肤浅,我还是感觉里面那个男人太他妈猥琐了。这是一个变态,无论1957版的电影处理地多么隐晦曲折,已经大大美化了老男人,我还是实在容忍不了这个老变态的存在。
《静静的顿河》,对于俄罗斯作品我向来是敬畏有加,从没下决心读过一本,因为实在都太长了,动不动就分上中下三部,而且每部都很长,里面的人名又长又难记,我试着读过《罪与罚》,到底读完没有我自己都忘记了。小时候我父亲因为啥获奖而得到的奖品是一本名著选段集锦,这本厚厚的绿皮书里面收集了各个名著里面著名的描写人物风景等的段落,分类很细,描写眼睛的,鼻子的,身材的,描写悲伤的,描写快乐的,描写年老的,描写年轻的,描写云的,描写雾的,等等,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甚至现在都可以拿来给女儿看,可惜这本书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了。当年我很喜欢读这本书,我姐姐和我弟弟则一眼都没看过。看了那些片段,我就很想把里面提到的书的全篇都书读完,那些片段的后面都标着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里面收录的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很经典很全。从那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作家和作品的名字,这直接影响到我以后,所以我在自学文学史的时候丝毫不感到陌生,也导致我的语文知识貌似比班里其他同学要丰富一些,我就直接说吧,也不用谦虚了,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一个同学关于文学的知识知道的比我更多。直到读研的时候,面对科班出身的人,我总是表现得很谦虚,这是因为对文学和知识的尊敬,并不是因为不自信。
这本书里也选了很多《静静的顿河》的片段。昨晚终于看了这部老电影,330分钟。震撼人心,可是我没看完,太长了。第一部看完就睡了。以后再接着看。这种史诗性的作品,不是一句话能说得完的。因为教的俄罗斯学生比较多,对他们的名字也比较熟悉了,所以再看静静的顿河,里面的人名不再佶屈聱牙。人,时间长了,还是得看经典作品啊。这玩意儿就是有生命力。我向来对红色作品,革命文学充满了排斥,因为这种作品的文化营养实在很贫乏,靠着政治强推,硬逼着看的洗脑作品。可是,静静的顿河,根本不是这类作品,能够被列为革命文学,只能说在那种极度扼杀压抑的环境里冒险冒出来的大树。
女儿最近很喜欢看央视春晚上那个女神和女汉子的节目,重复着里面的台词,还找出来视频看了一遍,不断在我耳边重复里面的段子。什么找我掰腕子,男友没喂我我都吃完了,失恋了,朋友圈里都是点赞的。她边说边笑,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我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她,让她不要看这种垃圾作品,学这种垃圾语言。我很久不这么疾言厉色了,在我的严厉之下,她委屈地哭了。这次她没有顶嘴,只是问为什么不让看,我又非常严肃地解释了一番,我不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反着是撅着小嘴睡着了。
我无法控制她的环境,周围的同学在讨论啥,她肯定就会知道啥,我也不可能让她在我设定的封闭的圈子里生活,我那样做的话相当于另一种变相的革命手段。我认识的一个人,他给女儿看的书都是精心挑选过的,给她看的电影,都是自己事先剪辑过得。他女儿现在中央美院,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说感谢父亲的精心呵护。我可能做不到像他这么精心和细致了。
我跟异性打交道的经验不多,但我不希望女儿将来在男生群里嘻嘻哈哈跟他们开玩笑没完没了,也不希望她端着装模作样,我还是喜欢自然大方本真一点比较好。走在校园里,听见女生和男生的对话,女生之间的对话,重口味还真是有点让我受不了,什么时候,女孩子们都变得这么口无遮拦了?那些文雅大方都消失不见了。还看见老公的朋友圈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回复,也是插科打诨,开涮和玩笑开到同一个点上,我也很看不惯,老师就是老师,老师可以跟学生是朋友,但是不能一点距离都没有。耍贫不是老师跟学生应该有的关系。学生需要跟老师谈心,跟老师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和交流,不是这种无意义的玩笑,这本该是平辈人之间进行的一些对话。是不是我太老古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