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机器,而即使机器也必须要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若想让自己能持续高效,就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区间。
今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在本子上写下了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事。因为正值大姨妈期间,担心会有情绪和体力的波动,就刻意多留了一点时间。但是第一项,复盘四个月的历史阅读收获所需要的时间就严重预估失误,即使采用各种提升效率的输入方式,最后总结完也只写了两千多字,但还是超过了三个小时。
接下来,是寒假班的排班和跟进,又是一个时间无底洞。一直抱着手机聊天,精力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中间去眯了15分钟,准备回来后继续每天约历时3小时的作业点评,但对效率提升似乎无济于事。
主要原因是上午身体本身就有不适,又高度集中精力复盘,中途没有调闹钟强制休息。之后又一直在各个聊天窗口,将精力分散,跳来跳去的大脑把精力值拖到了最低值。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插曲,聊了一个新老师,彻底把自己的注意力砍成了肉沫。
于是,好不容易硬撑到了晚上,看着还有一大半未完成的任务本,开始隐隐作痛的喉咙,外加有些闷疼的头,让我几近崩溃。
反思一下,过去一整天的做事时,也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主要区别在于:1.至少每25分钟左右只专注于一件事情,而不是让注意力一直在各个事情上跳来跳去。2.每25分钟后安排五分钟上厕所、倒垃圾、擦桌子或者只是简单的做一下肩颈放松。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如果本身就状态不太好,就应当增加有效休息的密度(冥想、深呼吸、肩颈放松等),而不是一直死撑,一直低效。
所以,想要持续高效,要做到的实际上是持续保证合理有效的休息。而我的集中区间只有25分钟,就一定要在25分钟后休息,否则就会拖入低谷,很难再爬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