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上周做了什么
是不是很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从擅于遗忘开始的
毕竟,要开始塞入那么多的担忧和算计:
有人怕工作,有人怕失业
有人怕恋爱,有人怕孤单……
生活的习惯也在慢慢改变:
“早起第一件事变成了查邮箱”
“早上八点前就开始发消息,对方居然还立马就回了”
“以前看到有未读消息超兴奋,现在手机一震就心慌”
“发推文时,每一句话都用感叹号结束!然后再反复思考,删除多少才能不讨人厌!”
“把50块2的肉放回货架,换了包49块8的”
“渴望被邀请,但从来不想去”
……
科学家说
遗忘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
你会把很多往事压在心底
会不时地清理一下微信
抹掉一些对话又拉黑一些人
心里话能省则省
慢慢就忘记自己到底想说什么了
特别想倾诉时
更愿意找个陌生人
——这样就不会有人帮你牢牢地记着它
还有
即时清理“相册”里那些工作用图片
最后剩下几张以后还想翻出来看看的照片
你会发现
相对于那些宏大的梦想、艰难的成就
真正打动你、让你感受到“活着”的
往往是一些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的瞬间
一些人分享了他们的照片
有人称这是他“普通生活滋滋冒火花的时刻”,
有人说是他“最珍惜的‘灵魂出窍’的时刻”,
还有一个独居的女孩说,这是她充满沉默的生活里
带着声音的时刻
因为她把很多心里话都讲给那些照片听了
想必你也有一些这样的照片吧?
连续30次做一件“无聊” 的事……
找到生活里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是它让我们愿意承受其他的磨损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
但遗憾的是
社会并不鼓励人们去降低对自己的期望
或坦然面对人之将老……
社会过度地抬高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其结果就是足够的自尊将永无可能实现
舍不得删除的照片
很多是关于“告别”
告别
不只发生在车站和医院
更多发生在内心,悄无声息
恋曲的结束永远都是……
离开的那个人最美
至于那些留下来踌躇不定的人
只有不停追逐着急和哭泣
中岛美雪在《离别之歌》里如此唱道
很多东西都留不住
瞬间却是永恒的
时间久了
对那段经历的记忆模糊了
但一看到照片
还是会瞬间闪回,刹那即永恒
所谓活着
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
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
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
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
这才叫活着
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曾经在作品《变身》里如此写道
的确如此
活着不是走在掏空耗尽的路上
也不是为了将生活做成展览
活着是要和内心的自己不断对话
所以
生活看上去平平无奇
但沉默底下的暗涌,从没有消止
很多时候
只是我们自己麻木了
有时翻翻日记、相册
或是别的触景生情时
那些心里话突然就涌了上来
锐利如电影
每个人都在走着一段自己生活的“革命之路”
要适应虚无、焦虑、重复
接受成年世界很少再有充满魔力的时刻
直到自己再一次次被那些放大的瞬间拯救回来
这,可能也是我们喜欢手机摄影的原因吧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