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欠钱不还,欠债拒还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让老赖们逐渐浮出水面,进入公众的视野,老赖这个词也频频出现在互联网以及媒体的报道中。
老赖,专指欠了别人钱迟迟不还的人。
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主观上,“老赖”有故意拖延履行债务的恶意;客观上拒不履行到期债务。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也出现“老赖”。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赖”不但是指一类社会群体,而且可以说是社会转型阶段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幅图乍一看,像是财富榜单,而实际上是一份“老赖排行榜”,这些名字的主人不是拥有这么多财富,而是欠了别人这么多钱。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人民网联合推出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失信被执行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老赖”,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债务人,其中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全国最高的欠了3.8亿,最久的欠了24年。
从排行榜看,全国失信金额最高的老赖为59岁的闫占新,失信金额超3.8亿元,案件执行法院为广州萝岗区法院。
全国失信金额最高的法人是广东开平香江温泉有限公司,失信金额超3.5亿元。
全国有7名自然人失信超50次(即在法院有多起案件,均未履行还款义务),最多的一人失信次数达79次,2家法人失信超百次。自然人失信时间最长达24年,法人失信时间最长近20年。
30岁至50岁失信自然人占近7成。
国内欠人钱财却赖着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俗称“老赖”)广泛存在,这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社会的一种痼疾,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有效治理“老赖”现象,2013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2012年7月、11月和今年1月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公开等情况进行通报,建立了网上的“老赖”黑名单系统。社会各界人士点击“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输入姓名就可以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尽管如此,老赖们仍然频频活动于我们的社会上,全国很多地方老赖们仍然猖獗,有的是公职老赖,有的是社会老赖,他们不仅损害债主的利益甚至危害国家的利益。
2015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家联合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的情况,同时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新规定首次提及,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和失信被执行人将限制其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和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附: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
第三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2016年2月底以后,人民法院将与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网络对接,对被执行人在全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执行法院可直接通过网络方式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
简单来说就是:今后凡是有还钱能力但拒不还钱的人,就可能被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为“老赖”,将会受到信用惩戒。
老赖有多么讨厌,就不说了,你们肯定都有体会,生活中谁没遇到过几个欠钱不还的渣渣呢。
最后呼吁老赖们,你们赖的日子到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