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交朋友的智慧:你的收入等于五个朋友的平均值》,没看过,但书名看着眼熟。想起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这话比起单纯的说收入,几乎是涵盖全部的。
很有道理。
想想自己的朋友圈,同事居多。同一批进单位的人,都是同年毕业的应届生,青春年少,和单位共同成长,肯定关系差不了。这么多年下来,之前品性相投的几个人,虽然各自组建家庭,但和他(她)们相处时间比家人还多,加上大家进步的幅度基本一致,薪资上也大差不差。这证明朋友圈均值的理论完全说得通。如果觉得现世安好,这样的超稳定结构,想持续多久都可以。
但,如果工作中出现这样一个机会,换换部门,到一个可以经常接触中高级官员或是各领域高级专家的行政岗位,要不要去争取一下?自问。
和中高级领导干部成为密友,那不现实。年龄、经历、抱负,或者说三观,完全不在一个层级和认知水平。但,能不能在很有限的为他们工作、服务的一小段时间内,观察一下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借鉴一下他们学习提高的方法,见识见识他们判断决策的作风和效率?如果不想这辈子永远在现有的水平线上徘徊不前,那么有机会还是不能错过的吧。自答。
但,靠着前头十来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也好,认识也好,能和这些比我厉害得多的人对上话吗?显然,专业上很难做到,话语体系上也对接不上。坐在下头听他们高谈阔论还差不多。回过头去有目的性去啃书本,晚了;厚着脸皮去和对方搭话,怂了;希望找到那种既平易近人又身怀绝技的高手,难了。自否。
在面对一些困难之事的时候,最感艰辛的,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等待。等待让自己感觉困难的时刻来到,这滋味难熬。就象现在,作一个事关事业发展和个人前景的选择,不容易。这种选择中必然包括着,对今后所接触的人的考虑,对可能发生的事的考虑。不管如何,这种考虑都还必须是正向发展的,如果希望能提升一下自己的均值,那么这一步就是必要的了。自解。
想了这么多,不若跨出一步。如果先不妄自菲薄的话,自己所在的工作平台还是不低的,有很多机会可以被捕捉。跳出盘桓了十年的旧岗位,这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和一件越出自己均值的事。先变得比自己之前厉害,才可能交往更厉害的其他人,如果能成为朋友,那很好;如果不能,有学习看齐的价值,也是好的。
以上的这些想法,和处于我均值状态的朋友们交流得很少,即使提到,也讨论不起来。这种不和谐状态,在心底流淌。同时,也不擅长在网上和陌生人交流思想,虽然有时候这真的很受益。
这一篇是完全写给自己看的千字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