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自《中原音韵》一出,则阴阳平仄画有塍区,如舟行水中,车推岸上,稍知率由者,四欲故犯而不能矣。《啸余》、《九宫》二谱一出,则葫芦有样,粉本昭然。
《中原音韵》,1324年秋出版,周德清撰,是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啸余》,又称《啸馀谱》,明代程明善编;《九宫》,又称《九宫谱》、《旧编南九宫谱》,明嘉靖蒋孝编。二书均为曲韵重篇。
正因为有这些重要著作在先,音律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甚至到达依葫芦画瓢的地步。因此李渔认为不需要从音律开始写作,而将结构作为《闲情偶寄》的第一篇内容。
前人呼制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彼用韵而我叶之,彼不用韵而我纵横流荡之。
今天细分元曲和宋词,前面讲过,元曲只不过是宋词的一种延伸。而且在历史上,直至清末,宋代文学形式不以宋词为特点,而是称宋文。
今天称填词多指填宋词,而历史上,填词多指制曲,类似今天写歌词。或许正是因为填词逐步专指填文人词,而新增制曲来指代制元曲。
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词采似属可缓,而亦置音律之前者,以有才技之分也。
李渔看重结构,其所谓的结构,即布局谋篇,制造轻重缓急,营造氛围的张弛。因为音律有太多规范性的东西,因此类似于镣铐,好不好无需多言,也难以改变,这从诗那里一脉相承,因此差不多制曲之人都可以做到,所以难以区分谁比谁好。
但是曲子是一种大众娱乐,类似相声,大众不会满足于谁的《报菜名》讲得更好,而是有更高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优劣的评判标准,就只能说结构在音律之上了。
文词稍胜者,即号才人,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师旷止能审乐,不能作乐;龟年但能度词,不能制词。使之作乐制词者同堂,吾知必居未席矣。事有极细而亦不可不严者,此类是也。
文采好的曲作者,被人称作才人,音律精通的曲作者被人称作艺士。今天的音乐人也一样,或者说情况更为严重,甚至是有些人只会唱,却不会做,被称作歌手。有些人会写,却不会唱,称作词作者。
人都不会完美,古今其实没有多少差别,一个人优秀不优秀,不在于样样精通,一方面出色,能达到巅峰,那就是好。诗词曲赋,到头来不就是让大家开心的事情么?歌曲相声也一样,大众需要的,那就是好的,至于其它格式,结构或者音律,都是为需要服务。大家如果不需要了,那就啥都不是,若非说有,可为考古之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