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中提到了,框架其实就是一个人思维的底层逻辑。也就是,你对于某件事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底层架子。
建构框架有三大底层要素:
一、因果律
也就是从原因推论出结果。我们在做某件事之前,预测出每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可以不断修正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
我们经常说:凡事必有因。因果思维告诉我们,遇事要有因果模板的意识,停下来问问自己: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现在所处的现状,是一个结果;
之前所做的决定、选择以及行动,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二、反事实思维
这里作者用了一句话:"让假设代替我们去死",所以可以简单理解反事实思维就是假设。
它以目标为导向,透过现状提出各种假设,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问题。
比如:我想去参加讲书人比赛,这是我的目标
假设1. 万一出差,我要如何安排我的时间,保证能够顺利参赛
假设2.最近比较忙,万一来不及背下书稿,如何应对
以上只是举例。反事实思维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想法付诸到行动。其实就是在我们的大脑里要有这么一个框架,万一有其他事情发生,我要如何保证我的目标顺利完成。
所以,你的大脑里要有不止一个框架。
三、约束
我的理解就是要有一个底线,要在规矩内办事儿。
每一个框架都有一个硬性约束和软性约束。硬性约束是心智模型的核心,最最底层的逻辑,不可改变。
软性约束可以有变动。
这就好比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既要有规矩又要有自由。
只要孩子遵守基本的原则,那么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给她足够的自由。
框架对于我们的行为具有指导和决策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构建自己的框架,让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足够强大,可以支撑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