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威登曾经贫穷过的匮乏感,正是穷人思维里的穷根!
你的消费观念,决定了你正在走向富人,亦或是继续成为穷人!
昨天陪朋友去斯图加特逛了几个奢侈品店,相信你也听过耳熟能详的几个大牌,像路易斯威登、爱马仕等这些国际大牌。对于我来说只是逛,并且带着好奇眼光和无感的态度巡视这LV店里的商品。
店里布置简洁大方,每个包、钱包、腰带都有他们应该所处的位置,在谈黄色的灯光下显得更独具一格,让你感觉每件商品在这里都有生命力。我应该西装革履或者得体大方的穿着才跟这里有所匹配,否则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现实和环境确实存在很大的反差。
当然,视觉的冲击下,我忍不住想用触觉去感受一款看起来还不错的钱包,可能是因为光环效应的缘故,即使摸起来跟一般稍微高端的产品感觉一样,但是我在头脑中已经赋予它不一样的神圣感,然后我的手会告诉我大脑,当下你触摸到的皮质就是最好的。
就在这时,西装革履的服务员跟我说,尽量不要去Touch ,我小心翼翼把钱包放回原处,心里虽然非常不爽,但却没有底气说:“请把这里所有钱包全打包”!尽管我特么很想说。
这就是他的工作职责所在,这样想的话我心态会缓和一些。
最后在两个小时的等待中,朋友小雪买了6个各种款式的包。我不禁在心里想,只有当一个人钱多到无意义的时候,其它意义就会呈现出来。但小雪却说帮别人代购,我同样羡慕她身边朋友的能够把这些奢侈品当成大白菜一样采购,挣有钱人的钱才好挣呀。
隔壁的爱马仕店都限制人数,外面还排着队焦急等待中。不管是LV还是爱马仕店,里面购买力强悍的都是中国人。门口一群年轻姑娘,每人手里都收获到战利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此时的天气格外冷,但是心里却是暖暖的。
当然,今天我所讨论的并不是该不该买奢侈品的问题,而是就这个话题讨论一下消费观念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消费观念才能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买奢侈品就是所谓的显摆吗?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对待一个观点的看法呢?
郭德纲说过这么一段话:“沾酒不醉是喝的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招……”这当然是说相声的段子了。
不过这段话,还是揭示了人性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大量的观点,其实不是对世界有什么主张,而是对自己现状的强行解释。
都说人们很难分得清事实和观点。但是可能更难分得清楚的是,在观点中,什么是自己对这个世界应该什么样的主张,什么是对自己现状的解释。
接下来我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点从底层去探索消费观念的看法。
匮乏背后的真相
当人们不再为生存而挣扎时,欲望便接手了消费动力;当同类物品间的使用价值已经无限趋近时,人们继续为其附加的符号价值而剁手血拼。通过商品符号来标记自己的所属阶层成了新的普世价值:惟有努力消费,方可彰显品味。
其实在很多问题上,日本是中国社会的“先兆”,在消费趋势上,同样如此。
中日两国的消费观念都经历过“爆发户时代”,中国时下依然还处于这一阶段。突然富起来的国民跑到全球各地,买空了欧美奢侈品的百年老店,甚至将大都市核心区的地产都集体包圆。
因为曾经不被人瞧得起,因为出身低微,所以当一朝钱在手,就必须立刻告诉全世界“我阔了”。所以在那个时间点,什么商品可以立刻让人们证明自己的“身份、地位、阶级”,就立刻不惜代价买到手。
人们之间也养成了“看表识人”、“看包识人”、“看车识人”之类的社交技巧。谁也不希望自己在消费战场上败下阵来。
即使知道这是消费陷阱,也会纵身跳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