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北大学生吴谢宇永远听不到母亲的呼唤了。因为他亲自锤死了母亲, 制造了一起惊天大案,自毁前程。
母亲谢天琴的尸体被发现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是冷血凶手。
成绩好,不代表心理健康。应重视孩子正确人格塑造。
吴谢宇从小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是父母骄傲,也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父病逝,母亲的情感世界崩塌了。吴谢宇竟然说:杀死母亲是为了让她解脱。
吴谢宇用塑料膜包裹母亲尸体,然后用假身份证逃亡,并骗取亲戚朋友144万元用于挥霍、嫖娼。
那个别人家眼中优秀的孩子怎么会一夜之间变成恶魔? 他属于激情犯罪吗? 显然不是,他早在行凶之前半年就开始准备购买各种杀人用的材料器具。
无独有偶,另一个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因交通肇事将被害人撞倒后,为逃避责任杀人灭口,持尖刀朝被害人胸、腹、背部等处连续捅刺数刀,将被害人张妙当场杀死。
药家鑫在作案后第四天由其父母带领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构成自首,但不足以从轻处罚。证据确实,依法作出核准死刑的裁定。
自私自利是药家鑫杀人的动机。此案件警示着大学在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质教育。尤其要注重大学生日常的道德素质教育。
第三宗命案是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后死亡。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
医学院的大学生,肯定懂得药的剂量会致命,林森浩却说投毒到饮水机中是因为愚人节开个玩笑。因嫉妒而怀恨在心,同室操戈。
东野圭武说: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三个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人们羡慕的对象。行凶时,一定会知道后果。可惜,考试高分,却完全缺失德行教育,丧尽天良,自毁前途。
要攀比就比家庭教育,不要比虚荣心
丈夫病逝,谢玉琴一人面对生活的重压,她没有想过再婚来支撑自己,反而是将自己的心血全部灌溉在儿子吴谢宇身上,期盼着吴谢宇能够长大成人,给自己长脸。
母亲克制而残酷的教育方式,严苛多过爱。她自律、节俭。吴谢宇也早熟、自律、刻苦学习。谢天琴个性要强,忽视儿子心理健康,片面追求学业高分。
丈夫去世,亲友们给的抚慰金,她一分也不拿,没有金钱至上的观念。不允许借钱,吴谢宇的出国留学梦无法实现。不能摆脱母亲管束。
吴谢宇遇到阻力全部来自母亲。吴谢宇的青春期压抑,他的性冲动压抑,金钱观,不可与母亲相悖。苦闷无法排解。 结局必然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再看看另一位母亲的做法,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成果。
名侦探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如何教育子女?一手培养了13位博士的单亲母亲,教子经只有15个字"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虽然只有15个字,但却是词约义丰,言简意赅。
王奶奶简单朴素的话里藏着非常深奧的做人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学习。
别因溺爱而扭曲孩子心理,适当给他们挫折经历
一个小学女生把男同学的英语书撕成一条一条的,只因他成绩比自己好。
“她撕书是有原因的,逼急了才这么干!女孩子能有什么坏心眼?你把她弄哭了,你该道歉。”这是女生母亲的回答。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有其母必有其女,遇事不先自省,只会推卸责任。
小时候不注意细节,孩子长大后危害的不仅仅是家庭。下面这个真实事例就是证明。
事业成功人士李某50得子,宠溺儿子无底线, 18岁送他豪车,任他结交损友,最终儿子犯罪坐牢。李某悔不当初。
爱孩子,不是给他足够好的物质就够了。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前段时间的热点新闻——女公务员扇母亲耳光,逼她交出存款。这也是童年宠溺的结果。
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溺爱不是爱,而是对孩子的一种甜蜜的摧残。本身成为一种负累,也使孩子迟迟挺不起生活的脊梁。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 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