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性乐观派》

《理性乐观派》

作者: 我不是恶棍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21:45 被阅读0次

    本书的风格并不像严肃的经济学学术书籍,而是比较诙谐,轻松地用一种通俗的语言梳理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为我们所有人都展现了一幅人类不断发展,不断解决问题的美妙图谱。。

    本书向我们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了以加速趋势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

    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明王朝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讲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同时在大自然生物多样性方面创下新高。本书观点独到、新颖,具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思考怎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精华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论点:

    第一个论点,由问题引发的悲观情绪在每个时代都有,但都解决了。

    第二个论点,问题能解决,是因为人类有一个集体大脑。

    第三个论点,既然问题都会解决,人类就应该保持理性乐观而不是悲观。

    首先,我们开始介绍文中第一个论点:由问题引发的悲观情绪在所有时代都有,但都解决了 。。

    每个时代的人类,都有他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的是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70年代,人类又面临资源枯竭,之后酸雨、瘟疫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到了21世纪初,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球变暖。这些问题引发了很多人关注。他们悲观地发现,过去的青山绿水已经被污染,人类随着发展,似乎变得越来越糟了。

    但事实上,现在有这么差劲吗?未来有那么糟糕吗?那些让我们惶恐的问题最后都击倒我们人类了吗?如你所见,并没有。那些困扰我们人类的污染、能源没有一个最终打败我们。

    比如说污染问题。很多人说,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用绿水青山来换金山银山。的确,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恶化。有些地方,因为工厂排泄废水污染河流,开始出现了癌症村。但在其他一些地方却并非如此。这些地方因为发展,环境已经越来越好。比如像欧洲、美国的河流、湖泊、海洋、空气、开始变得越来越干净。泰晤士河污水减少,鱼儿增多。20世纪60年代,伊利湖里的水蛇曾到灭绝的边缘,现在却随处可见。就连上个世纪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洛杉矶也都看不到烟雾了。要知道,二战期间,洛杉矶大气污染之严重,差点让人们以为是交战对手的日本投放了化学武器。

    再比如饥荒问题。人类千百年来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对粮食的追求烙印在所有人的血脉里。即便是工业革命后,物质极大丰富,但人口也迅速爆发。1976年,在威廉·帕多克出版的畅销书《1975大饥荒》提出:人口和粮食的矛盾不可避免,诸如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人口高增长国家,吃饱已经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后面都知道,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早已解决。即便是印度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吃饱肚子。

    再比如资源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有个叫“世界3”的计算机模型在为地球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的报告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到1992年,由于使用量呈指数增长,全世界已知的锌、金、锡、铜、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将耗尽,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文明和人口都将陷入崩溃。这份报告影响之大,甚至写入了学校的教科书。但结果呢?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没有一样被真正用完。

    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是如此的尖锐和深刻。但最后我们人类都解决了。洛杉矶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一个叫“催化转换器”的装置,将汽车尾气里的污染物转化,空气污染治理开始发生质变;中国和印度的吃饭问题,也通过杂交水稻技术和绿色革命,通过选种高产量的粮食物种,进行现代化的灌溉和种植给解决了。至于资源枯竭问题,玻璃纤维代替了铜电缆,页岩气代替了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的问题都被解决。

    这些问题解决是因为人类运气都很好?每次遇到问题,都会有相应的技术出现可以解决?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人类有一个集体大脑。人类任何一个点的突破都能通过集体大脑传播和繁殖,这些开拓和繁殖大大提高了科技的进步。正是这些科技进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本文第二个论点:问题能解决是因为人类有一个集体大脑。

    人类的集体大脑是指人类之间的交换网络。在这个交换网络里,人们可以交换知识和技术,也能交换粮食、钢铁等物资。

    集体大脑有两个特征:传播和繁殖。正是这两个特征让集体大脑推动着人类的科技进步。

    集体大脑的第一个特征是:传播。任何单点的突破和创新,都能在网络里传播,为整个人类的前进提供动力。比如原始社会的一个部落,可能因为偶然的契机,在一场森林大火后,尝到了被烤熟的食物。之后,这个部落就开始刻意保存火种,就为了吃更美味、更有热量的烤肉。再然后,这个部落还和别的的部落开始交换这些烤肉甚至是火种。就这样,附近所有的部落的开始学会保存火种、吃熟食。还有在中东,当地原始人无意中发现小麦可以成为食物,于是他们开始定居、种植、培育小麦,最终爆发的农业革命,席卷整个亚欧。

    集体大脑的又一个特征就是:繁殖。这种繁殖是众多突破在一个节点交融,进而产生一个崭新的突破的过程。比如古希腊文明,它就是得利于爱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连通近东与北非,构建了一个环地中海的区域性集体大脑。它将古埃及的宗教和粮食、波斯的哲学、腓尼基的文字、巴比伦的天文和艺术以及数不清远古文明的瑰宝联系在一起。最终在伯罗奔尼撒的丘陵中生根发芽,并长出古希腊这样的别样文明。而古希腊文明之后又影响了古罗马文明,并与后者一同成为西方文明的源流。

    正是集体大脑的传播和繁殖,将单点的、区域的资源和技术传播给所有人类,这些技术和创新之间又相互繁殖、相互反应,产生出更有能量的技术。正是如此,人类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那人类的这个集体大脑是怎么构建出来的呢?这主要是通过两种行为:分工以及贸易。正是因为分工的出现,人类迸发出创新、提高了效能,生产出更多的知识和技术。然后又通过贸易,将这些知识、技术、物资交换起来,最终形成了我们整个人类的一个集体大脑。

    我们先讲分工。分工帮助我们形成人类大脑有三个帮助。

    第一点,比起自给自足而言,分工合作为人类解放了更多闲暇时间。

    过去我们有句话说的好,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吃的,我们自己种;没有穿的,我们自己织;没有用的,我们自己造。总之,什么没有,我们就自己生产,完全不求他人,这就是富足。但什么都自己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每天的所有时间都在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终日劳作,只是满足一日三餐。

    但分工就不同了。我们把衣食住行的工作分给别人干。有的人去钻探气井,有的人去铺设城市燃气管道,之后我们就有了充足的能源。还有的人修筑水库,铺设地下通水管道,之后我们有了干净的饮用水。然后等早上起床,我们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拧开天然气,就有能源来生火做饭。我们只需要花20分钟。一顿香喷喷,热量十足的午餐就能被我们完成。而这一切,只需要付出你每日8小时劳动收入的一部分就能实现。

    这样我们就有了大量的闲余时间。这些闲余时间有什么意义呢?它可以让更多有意义的思想得以形成。因为如果不是分工,牛顿可能需要种地维持一日三餐,他也就没有时间思考出万有引力。如果不是分工,爱因斯坦也只会泯然于众人,伟大的相对论也不会出现。

    第二点,分工带来了创新。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一个个创新发明。我们用的灯泡、看的电视、使用的网络和吃的面包都是由一个个发明家创新的成果。这些发明是地球上原先并不存在的东西,不是我们渔猎和采集就能获得到的。那这些创新发明的源泉是来自哪里的呢?就来自于分工。因为专业的分工就带来了专业的知识,而专业的知识就带来了不断的改进。而且,专业化的分工也为持续的技术改进提供了理由。当原先,你捕鱼是只给自己一个人吃的时候,质量一般的渔网就可以完全满足需求。可一旦开始专业分工,你需要为全村人供应鱼的时候,那张质量一般的渔网就不够用了。这时候,就需要你改进织网技术,织一张更结实,更细密的渔网了。所以,专业化既是创新的知识基础,也是创新的目的。

    第三点,分工为人类整体带来了更高的效益。

    我们打比方说,在一个村子里,小明和小张都靠捕鱼为生。小明钓鱼要一个小时,做鱼钩要两个小时;小张他钓鱼要两个小时,但做鱼钩就只要一个小时。现在,他们自给自足,那么都需要花上三个小时才能吃上一条鱼。但是,如果他们开始分工。小明他钓鱼厉害,他可以花上两个小时钓两条鱼。然后,他就能用鱼和小张换鱼钩。因为小张做鱼钩很厉害。他做两个鱼钩也就只要两个小时。这时,通过分工。小明和小张都只需要花两个小时就能吃到鱼了。这就是分工,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更高效益。

    之前是,小明和小张都有擅长的领域。所以对于他们的优势互补,自然对二人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小明和小张相比,他捕鱼和做鱼钩都不如小张,分工对二人来说还会有益吗?答案,依旧是有益。即便小明和小张相比特别愚钝,样样都没有小张做得厉害。但只要进行专业分工,让小明专门去做他擅长的,让小张做小张擅长的。这对二人都是有利的。

    拿小明来说,他钓一条鱼是4个小时,而做一个鱼钩也要3个小时。小张就厉害了,他钓鱼和做鱼钩都比小明快。他钓一条鱼只要一个小时,做鱼钩也只要2个小时。这样的话,如果二人都自给自足,小明吃上一条鱼是4+3=7,7个小时,而小张吃上一条鱼只要1+2=3,3个小时。但如果分工的话,让小明去做鱼钩,他花上6个小时,做两个鱼钩,将其中一个鱼钩和小张换鱼的话。还是比自己去做鱼钩去钓鱼要节约时间。而且对于另一个人——捕鱼高手小张来说,和小明分工也是划算的。他之前吃上鱼要3个小时,现在因为分工后,由小明提供了鱼钩,他就只需要花2个小时钓2条鱼就行了。一条自己吃,一条用于和小明换鱼钩。

    所以,即便是相比别人没有任何优势的人,只要做自己最有优势的事情,参与到分工中,最后对所有参与分工的人来说,都是有利的,整个整体的效益是提高的。

    当然,单纯只有分工仍旧是不足以构成一个人类的集体大脑。它还少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贸易。只有贸易才能把各地零散的专业化生产勾连在一起,让所有人的生产成果都能互相分享。可以说,贸易才真正奠定了人类的集体大脑。

    那什么是贸易?贸易是指在同一时间给对方,甚至是陌生人,不同的东西。即同时交换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亚当斯密的话就是:“把我想要的那个给我,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这里贸易的概念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注意的。一个是贸易的人可以是陌生人。还有贸易的东西要是不同的。这两个属性,将人类和动物之间的交换行为进行了区分。下面为了让我们更好得理解贸易这个概念,我们有必要讲一下这两点特质。

    第一点,贸易双方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虽然在动物之间也存在某些交换行为,但这些交换行为其实是家庭之间的分享。比如昆虫和猿类在内的不少动物就存在着拿性换食物的交易。但除了人之外,没有哪一种动物会把一件东西和另一种跟自己没有关系的动物进行交换。

    第二点,贸易是用不同的东西进行交换。

    动物之间的虽然存在着交换行为。比如像狒狒之间就形成了相互给对方捉虱子的行为。但我们要指出这种行为本质是一种互惠行为,而不是贸易行为。互惠意味着在其他时候给对方一种相同的东西。比如一只狒狒给另一只狒狒捉了虱子,那另一只狒狒再给这只狒狒提供的是捉虱子的“业务”。其交换的东西是一样的。

    这二者的不同有什么意义吗?有,而且这种不同是人类形成集体大脑的关键。如果交换相同的东西,比如今天你帮我缝一套兽皮外衣,我明天也帮你缝一件,虽然都是交换,但对交换双方而言好处是有限的,都只是得到一件兽皮外衣。但是如果交换的东西是不同的,那我就可以把自己一些虽然很喜欢但盈余了的东西,去换一些我想要的其他东西,这样的就有了两种我喜欢的东西。这时候,我们之间交换就是收益递增的。而且这种递增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当男性原始人开始将狩猎的来的干肉和女性原始人采集得到的植物块茎进行交换时。从营养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都能获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人人都获得了好处。这就好像人类这个物种因为贸易一下子就有了两个不同的大脑、两座知识库。一个大脑学习狩猎,一个大脑学习采集。而且随着交换的范围、参与交换的部落越来越多,这个大脑就越来越大,等到整个人类参与到贸易的网络中,人类就有了自己的集体大脑。

    既然贸易如此重要,那贸易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一点,作者的看法也只是猜测。他猜测人类这种以物易物的贸易行为可能和我们人类开始吃熟食有关。吃熟食除了让人类祖先能更安全地生活在地面上,也让他们靠着高能量饮食发育出了脑容量更大的大脑,还令人类产生了交换不同种类食物的倾向,而这或许就是人类祖先学会以物易物的行为的原因。

    好了,我们这里对第二个重点稍作总结一下。首先,我们知道人类的集体大脑是一个人类之间的交换网络。通过这个集体大脑,它将人类个体或区域的创新传播和繁殖成更有力量的创新。正是这种不断创新,让人类不断进步。之后,我们还知道人类的集体大脑是由人类的分工和贸易两种行为构建出来的。分工让我们人类解放出时间,让我们有更多创新的可能,也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益。而贸易就将这些各处的分工最终形成在一起,让人类的知识库越来庞大,最终形成了整个人类的集体大脑。

    既然我们知道人类凭借着集体大脑,不断地解决一个个问题。那我们人类为何还总因为问题而陷入悲观呢?

    这也是本文第三个重点。为什么人类在不断进步,但我们还是如此悲观。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B·麦克莱曾经说过:“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原理,我们明明看到身后除了进步别无他物,却仍以为眼前只有堕落,再没有别的呢?”

    是啊,相比于过去,我们人类已经太好太好了。在这种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依靠着不断向前进步,这些问题都被我们抛在身后。19世纪末,伦敦的马粪堆有三尺高,成为城市卫生的严峻问题。但很快我们发明了汽车。出行再也不用马车,马粪问题自然解决。很多问题都随着时间的发展给解决掉了。那为何,我们还这么悲观?

    这里面的原因是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中悲观基因比乐观基因更常见。因为,保持悲观才能让原始人祖先们活下去。如果在原始时代,一个乐呵呵的乐观小伙子,和一个整天紧张兮兮的,有些被害妄想症的人同时听到不远处的丛林里有一阵响动。乐观的小伙子真的很乐观,他觉得草丛里一定是有小兔子。而那个紧张兮兮的小伙子一听到响动声早就撒腿往后跑。因为他认为草丛里藏的是老虎。可能,草丛里确实是兔子,乐观的小伙子也高兴地收获了下一顿的晚餐。但总会有一次,藏在草丛里的是吃人的老虎。这时候,乐观的小伙子就葬身虎腹,而紧张兮兮的悲观者就能活下来,并把自己的基因遗传下来。所以,现在我们人类都有悲观偏好的基因。

    二是,悲观论调能名利双收。要是慈善机构说情况越变越好,它肯定是筹不到钱的。宗教也利用人类的这种悲观主义,并以此谋利。所有宗教都存在一种末世论。这些末世论都在说,未来都会存在一个劫难,那时候战乱频发,饥荒与瘟疫肆虐人间,我们必将陷入一个混乱与毁灭的世界里。这些宗教末世论的出现其实就是在为这些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做辩护。也为规训世人的道德提供理由。因为,要想在末世得以被救赎,就必然要在道德上成为一名品行高洁的人。但,这种悲观末世论调,也依旧为一些恶人所利用。每当社会开始动荡,人心惶惶的时候,他们就利用末世的悲观论调来为自己谋求私利。即便抛开那些坏人的情况,那些有知识,有教养的知识分子们也热衷宣扬悲观论调。他们为人类的未来而担忧,这让他们有一种道德上的使命感。他们认为他们的同胞们需要被警醒,需要去抑制这些人那深不见底的欲望。又加上,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大众媒介泛滥的时代,媒体们追逐那些惊爆眼球的新闻素材。而知识分子们的这些悲观论调无疑是这些媒体们分享的饕餮盛宴。他们将这些悲观论调吸收,并用一种更惊吓,更耸人的方式传播出去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毕竟,相比于现在都很好的追捧,现在很坏的报道无疑是更让受众关注的。同时,这种悲观消息的传播也容易让这些媒体有一种自我标榜。看,我们总是针砭时事,而不是跪倒在权力之下,歌功颂德。

    总之,我们人类虽然越来越好,但每代人都还生活在悲观阴云里。这里面既有人类本身就偏好悲观,也是因为悲观主义里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好了,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讲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来说一下,这本《理性乐观派》给我们当代人的一些启发。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献给全体人类的大礼。思想和知识比从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复杂和庞大。创新的步伐在越来越快,经济的发展必将把21世纪的生活水平提高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全世界最贫穷的人都能满足自己基本的需求。虽然这种乐观态度没有悲天悯人的忧虑来的时髦,但历史表明,乐观往往是对的。

    你可能会说这种乐观态度对那些现在还没有足够食物和干净水源的人来说,显得过于冷漠无情。有一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肤浅论调。但理性乐观者却会告诉你,正是因为这个世界还并不完美,痛苦和匮乏从未远离我们人类。这个世界上仍然还有几亿人因为日常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而失明,有几亿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蛋白质不足而腹部肿大,有几亿人因为接触不到干净的水而染上了痢疾。还有那些住在泥巴窝棚的,住在铁皮贫民窟的,他们没有读过书,也没钱看得起医生。甚至,在非洲还有背着机枪的娃娃兵。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从未平等,也不会平等。

    但也正是这些苦难,才让我们更加有必要在道德上保持一个理性的乐观情绪。问题并不可怕,我们人类可以解决。而解决的依凭正是经济进步和技术创新。那些因为怀疑技术进步,呼吁人们抵制转基因食品;为了私利,唱衰世界末日;那些倡导田园诗歌,讴歌过去的黄金时代的悲观者们,他们不仅仅在事实上是错误的,在道义上也不能让那些苦难者接受。正如一位肯尼亚科学家说的:“你们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尽可以自由地辩论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但我们能不能先拿它吃饱饭再说?”

    人类总是深陷这样一个陷阱中,在假定技术不变的前提下预测未来。所以,木材不够了,他们说世界完蛋了。煤炭不够了,他们说,世界完蛋了。石油不够了,他们还说,世界完蛋了。但事实是他们都错了。我们人类仍旧向着更好的未来一路狂奔。他们没说错的只有一点,就是如果技术和创新真的停止,我们人类才真的完蛋了。不过不要担心,技术和创新在哪天会停止,只要我们人类仍然在不断交换和专业分工,使个人的智慧汇集成一个集体的大脑。创新和技术就永不会衰竭。

    所以在这个时代,参与到这个社会的分工,将你的知识和经验共享到人类的集体大脑,请成为一个理性的乐观派。21世纪,必然会是一个宏伟的时代,而未来也将是一个比现在更美妙的世界。

    以上就是《理性乐观派》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让他也做一名理性乐观派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乐观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kp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