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风雨过后,一家百货公司的玻璃被刮破了。
百货公司拿出5000元将玻璃修好。装修公司把玻璃重新装好后,得到了5000元,拿出了4000元为公司添置了一台电脑,其余1000元作为流动资金存入了银行。电脑公司卖出这台电脑后得到4000元,他们用32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剩下800元存入银行。摩托车行的老板得到3200元后,用2650元买了一套时装,将640元存入银行。最后,各个公司得到的收入之和远远超出5000元这个数字。百货公司玻璃被刮坏而引发的一系列投资增长就是乘数效应。
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宏观经济学中,指的是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不成比例的变化,即最初投资的增加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所谓乘数是指这样一个系数,用这个系数乘以投资的变动量,就可得到此投资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假设投资增加了100亿元,若这个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3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3;如果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是4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4。
为什么乘数会大于1呢?比如某政府增加100亿元用来购买投资品,那么此100亿元就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此投资品的生产者手中,国民收入从而增加了100亿元,这100亿元就是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随着得到这些资本的人开始第二轮投资、第三轮投资,经济就会以大于1的乘数增长。
“乘数效应”也叫“凯恩斯乘数”,事实上,在凯恩斯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乘数效应的思想和概念,但是凯恩斯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对西方国家从“大萧条”中走出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20世纪两个最伟大的公式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基本公式和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基本公式。凯恩斯乘数理论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在1929~ 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得到重视,一度成为美国大萧条后“经济拉动”的原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