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在开学第一课中倡导孩子们做一个“独立、独立思考,尊重、尊重科学”的人。首先要求同学们独立,不仅要生活逐渐独立自立,更要用独立的眼光审视世界。其次强调独立思考的价值是一辈子的。第三谈到尊重,既要尊重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最后强调科学,尊重科学的价值,科学发现、基础研究,是决定我们现在和未来最根本的力量。
对比中美两国教育的优劣,我们方能彻悟这八字的价值。
中国的教育注重知识。老师从小注重对孩子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孩子从小就学习勤奋,整体泡在题海里反复练习,基础扎实,好孩子的标配是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但考试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学生独立思考的价值未被发掘,导致以后学生创新能力不够。而美国的教育注重能力,教学方式非常灵活,他们通常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方式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好在现在我们已经在扭转中。
中国的孩子上大学前都憋着一股劲冲刺,但到了大学则松懈了。而美国则相反,上大学后更累了。老师讲课很精,大量的时间是让学生课外自己去阅读、思考、写文章,完成各类作业。而且平时学习与作业情况,老师要作为评价学生每学期总成绩的重要内容,学生们是一点也不敢怠慢的。二是考试特别多。各学科几乎每周都有考试,稍不留意,考试就会出麻烦,将影响到综合成绩的高低。对比美国人才更有竞争力。
中国的孩子选专业注重热门,跟以后高薪就业挂钩,学霸们70%都读金融学院。而美国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 。人才的多样性,人才覆盖范围更广。
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创新好,但创业不可取,相提并论有点热血飞扬。另外,搞形式主义,各种文山会海拖垮人,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授做学问研究,是为了在三尺讲台上更好地教书。老师要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初心。社会也要尊重老师,支持老师,各类评优评先科学客观。一个甘为人梯的老师,他的学问越大,为学生铺的台阶就能越长,学生的路也能走得越远。而美国高等院校在管理上强调对教育和基础研究的专注,不鼓励办企业、经商等影响教学质量的行为。这样更 为美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施一公也是这八个字的践行者。2015年,施一公联合饶毅以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人,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相对其他大学追求“大而全”,西湖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诚如施一公如此描述理想的大学:“我们希望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里可以聚拢一大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从事最尖端的科学研究,做出最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培养最优秀的青年学生,用自己的才智尽情地探索科学知识前沿,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为教师,施一公先生的这番话为我们指明了培养孩子的方向。也祝愿施一公先生的教育理想早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