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
总共分7层结构:
OSI
1.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 OSI模型的最底层,负责设备间的实际物理连接,以及比特流数据的传输。
- 主要功能:
- 位同步(Bit synchronization):物理层通过时钟来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以达到比特级别的数据同步
- 码率控制(Bit rate Control):物理层可以决定比特数据的发送速率,如,每秒几比特(bits/s)
- 拓扑结构(Physical Topologies):不同网络设备或节点共同组网的方式,如,总线型(bus),星型(star),网状型(mesh topology)
- 传输方式(Transmission Mode):物理层可以决定两个相连接的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如,单工(Simplex)、单全工(half-duplex)、双全工(full-duplex)
- 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调制解调器(Modem)、线缆(Cables)都属于物理层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DDL))
- 主要负责点到点消息传输的准确性
- 包含两个子层:
1. 逻辑链路控制(Logic Link Control)
2. 媒体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 - 主要功能
- 成帧(Framing):支持发送方将来自网络层的数据包切分成帧(在一连串有意义的比特数据的首位加上特殊的比特标识构成一帧),数据帧的大小取决于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NIC));
- 物理寻址(Physical Addressing):在成帧后,数据链路层在每一帧的头部加上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 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负责检查每帧数据是否损坏或丢失,并重传
-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数据传输率必须保持一致,数据链路层协调传输速率
-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多个设备共用一个通信渠道时,MAC子层决定指定时间内哪个设备拥有信道的控制权
- 数据链路层由主机的网卡和设备驱动来控制
- 网桥(Switch & Bridge)属于数据链路层
3.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 负责不同网络中两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包的路由
- 主要功能:
- 路由(Routing):由网络层协议来选择消息源和目的地之间合适的路由线路
- 寻址(Logical Addressing):网络层定义了一种寻址方案,确保每个设备都是唯一的;网络层在数据包头部加上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
- 网络层是由网络设备实现的,如,路由器
4.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 负责端到端的整个消息传递;提供数据传递成功的反馈和失败重传
- 主要功能:
-
分段和重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发送方将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分割成更小的片段,给每个片段都加一个头部,头部含有发送方和接受方的端口号,然后将这些片段发送到网络层。接收方将收到的数据重组成完整的消息(然后根据从头部获取的端口号,将消息传递给指定的应用)
2.服务定位(Service Point Addressing):网络层按指定的端口号将消息传递到指定的进程
-
分段和重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发送方将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分割成更小的片段,给每个片段都加一个头部,头部含有发送方和接受方的端口号,然后将这些片段发送到网络层。接收方将收到的数据重组成完整的消息(然后根据从头部获取的端口号,将消息传递给指定的应用)
- 两种服务方式:
- 基于连接服务(Connection Oriented Service):接收方收到数据之后会给发送方一个确认反馈,这种传输方式是可靠和安全的;(如,TCP)共有3步:
-建立连接(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数据传输(Data Transfer)
-连接终止(Termination / disconnection) - 无连接服务(Connection Less Service):只有数据传输这一步。接收 方不会反馈,这种传输方式速度快,但不太可靠;如,UDP
- 基于连接服务(Connection Oriented Service):接收方收到数据之后会给发送方一个确认反馈,这种传输方式是可靠和安全的;(如,TCP)共有3步:
- 传输层中的数据叫片段(Segments)
- 传输层是由操作系统控制的;它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系统函数调用来和应用层通信。被视为OSI模型的核心
5.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 负责建立会话,保持会话,验证和安全
- 主要功能:
- 会话的建立、维持、终止(Session establishment maintenance termination):会话层允许两个进程建立、使用、终止一个连接
- 同步(Synchronization):会话层允许进程在数据中添加一个检查点,以此作为同步点,用来定位异常,重新同步,避免数据截断,从而避免数据丢失
- 对话控制(Dialog Controller):会话层允许两个系统建立单全工或双全工的通信
- 在TCP/IP模型中,上三层(Sess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Application Layer)都视为同一层"Application Layer"
- 上3层也统称软件层,是有网络应用自身来实现的
6. 第六层、展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 也叫转化层(Translation Layer),来自应用层的数据在这里提取并转换成网络传输要求的格式
- 主要功能:
- 编码转化(Translation):如,ASCII 转 EBCDIC
- 加密/解密(Encryption/Decryption):将数据转化成密文或明文
- 压缩(Compression)
7.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 也叫桌面层(Desktop Layer),由网络应用来实现,是产生数据的地方。一般都有视窗给用户展示信息
-主要功能:- 网络虚拟终端(Network Virtual Terminal)
-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TAM))
- 邮件服务(Mail Services)
- 目录服务(Directory Services)
当代互联网并不是以OSI模型作为参考模型,而是使用TCP/IP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