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一>:
1.挑选指数基金三个要点
1.1 基金规模较大,至少一亿以上规模
1.2 挑选费用较低的基金:
指数基金费用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
最多的是管理费(0.5%~0.8%/年),其次是交易佣金(0.1%~0.4%/年),再次是申购赎回费(0.1%~0.15%/次)。其中管理费、交易佣金每年都会有。
1.3 追踪误差较小的基金
解释:例如说指数上涨了30%,但是指数基金只上涨了20%,那就说明指数基金跑输了指数。
方法:第一,**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的差值**。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就是这段时间里,基金净值上涨了多少。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就是这段时间里,指数上涨了多少。它们之间的差值,可以衡量收益上的差距。第二,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的差值。这个指标不常用到。标准差指的是衡量基金净值追踪的拟合程度,如果标准差的差距小,就说明基金在每个时间段的追踪情况都比较贴近于指数。总体来说,第一个是衡量指数基金的收益是不是追得上指数,第二个则是衡量指数基金的走势是不是贴得上指数。
影响:其实A股大部分指数基金都是跑赢指数的。这是因为指数不考虑分红,而指数基金可以收到分红,这会产生一些超额收益,让指数基金的净值超越指数。就算是本身股息率比较低的指数基金,长期来看,也有很多是跑赢指数的。这是因为国内的指数基金可以打新,打新收益会增加到基金净值里,也会让指数基金跑赢指数。
2. 为什么指数涨了但是大部分基民不赚钱
2.1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投资者往往是在股市大幅上涨之后开始入市,并且往往是涨得越多,买得也越多。最后买在了高位,之后市场下跌,收益自然是惨淡的。这也是新手投资的一个缺陷:追涨杀跌。
2.2 指数基金有自己的投资价值,我们要在指数基金值得投资的阶段买入。如果在牛市大涨后投资指数基金,反而容易遭遇亏损。通常来说,指数基金在熊市值得坚持定投,而短期大涨之后进入牛市,指数基金包括其他股票基金,反而不适合投资
3.估值
3.1 估值:估值就是估算一个投资品种的价值,知道这个品种大概值多少钱。但是没有哪种估值方法,可以精准地计算出价值。在价格低于估算出来的价值时,买入,这样才划算。
3.2 没有人愿意用1元买价值0.8元的东西。这也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提倡的投资方法:价值投资。估值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会估值方法,是实践价值投资的第一步。格雷厄姆就提出了一个理论:安全边际。简单理解,我们可以给计算出来的估值,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这样,即使估算有偏差,保留了安全边际之后也可以使用了。例如,我们估算出西瓜的价值在0.6 ~0.8元/斤,那可能不是很保险。我们给估算出来的价格打个折扣,例如0.4 ~0.6元/斤。打折后就更低了,保留了更大的安全边际。
3.3 估值的方法
相对估值法,核心在于一定是有参照物的。这个参照物,可以是同类比较,可以是历史比较。
绝对估值法,核心,是围绕投资品种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来的。一个投资品种在它生命周期内所能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之和,就是这个品种的绝对估值。
3.4 影响估值的因素:约翰·博格应用“奥卡姆剃刀”原理,总结出对指数基金收益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市盈率、盈利、分红。通常明白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我们就能判断出指数基金的长期收益。另外,企业的净资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市盈率: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估值指标,但也有一些缺点,如不适合用在盈利变化大的品种上,不适合强周期性品种,遇到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底部会失效等。
<u>静态市盈率</u>,是指,市值/上一年度财报的净利润。比如说在2019年年中,我们看静态市盈率,就是用市值/2018年财报的净利润。
<u>滚动市盈率</u>:市值/最近四个季度财报的净利润。相对来说实效性高一些。每个季度更新一次。比如说在2019年7、8月,上市公司会更新半年报。半年报更新完成后,上市公司如果盈利上涨,滚动市盈率就会下降。
<u>动态市盈率</u>:预测未来的动态市盈率是指,市值/预测未来一年的净利润。动态市盈率通常是用未来一年的盈利来计算估值,但是这个未来一年的盈利,是预测的。未来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所以就会有偏差。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用动态市盈率。
<u>中位数市盈率</u>:是指数中才有的一个估值指标,个股中反而没有。所谓的中位数市盈率,就是将一个指数的成份股,按照市盈率从高到低排序,取排在中间的。比如说上证50指数有50只成份股,市盈率中位数就是排中间位置的第25位股票的市盈率数值。那什么样的指数适合参考中位数市盈率呢?如果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市值规模差别并不大,那这样的指数,参考中位数市盈率意义不大。如果指数成份股的平均市值规模差别比较大,那这样的指数,可以辅助参考一下中位数市盈率。例如牛市的时候,如果中位数市盈率先进入了高估区域,那说明这个指数其实大部分股票都涨了比较多,可能有风险了。
市净率: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也就是我们说的账面价值。市净率的定义是:PB=P/B(其中P代表公司市值,B代表公司净资产)。市净率会更稳定。因为盈利是一个时间段里产生的,而净资产是积累起来的。
<u>净资产收益率(ROE)</u>,ROE等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针对同样的资产,有的企业可以运作它,产生更高的收益,获得更高的资产运作效率。衡量资产运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就是ROE。ROE越高的企业,资产运作效率越高,市净率也就越高。资产价值越稳定,市净率的有效性越高。例如茅台,正在酿造中的白酒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值,但是英特尔公司生产的电脑芯片,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就会迅速贬值。
股息率:现金分红/市值。是投资者在不减少所持有的股权资产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直接分享企业业绩增长的最佳方式。简单来说,<u>股息率</u>,是企业过去一年的现金派息额除以公司的总市值。<u>分红率</u>,则是企业过去一年的现金派息额除以公司的总净利润。股息率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就是现金分红通常不受股价涨跌的影响。
3.5 如果从盈利的角度去观察指数基金,我们可以找到5种类型的品种。•盈利保持不变。•盈利长期稳定增长。•盈利快速增长。•盈利大起大落。•盈利衰退。
盈利大起大落、盈利衰退的品种,投资难度太高,并不适合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主力。所以我们主要针对的就是前3类品种。
盈利收益率法第一条规则是盈利收益率大于10%,这也是使用盈利收益率法买入指数基金的主要规则。
3.6 盈利收益率法的使用方法如下。•当指数基金的盈利收益率大于10%且大于国债收益率两倍以上的时候投资。•当盈利收益率小于债券基金预期收益率(目前为6.4%)的时候卖出。盈利收益率法,其实是绝对估值法的一种应用。只适合于流通性比较好、盈利比较稳定的品种。如果是盈利增长速度较快或者盈利波动比较大的指数基金,则不适合使用盈利收益率法。
3.7 影响指数基金收益的几个因素
指数基金净值=市盈率×盈利+分红
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盈利
第一个是初始投资时刻指数基金的股息率,它影响了我们的分红收益;第二个是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市盈率变化;第三个是投资期内指数基金的盈利增长率。最后这两项影响了我们的资本利得收益。分红收益+资本利得收益,也就是我们投资的全部收益了。股息率的获取非常容易。因为初始投资时的股息率,在我们买入指数基金时就确定了。一般来说,指数基金越是低估,也就是当其价格越低于其内在价值时,股息率越高。
3.8 所以我们也就得到了改良后的定投指数基金的方法。(1)挑选长期盈利增长率良好的品种,(2)在估值处于低位的阶段买入。这个低位,要同时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在自身历史估值处于低位,二是估值要跟自身盈利增长速度匹配。
3.9 博格公式法可总结如下。•长期盈利增长速度大幅高于10%的品种,适合使用博格公式法。•PEG反映了市盈率波动区间和长期平均盈利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PEG通常在1~2。如果市盈率长期保持很高的数值,那么对这类品种要谨慎,因为很少有品种能长期保持较高盈利增长速度。•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指数的历史市盈率,看看当前市盈率所处历史市盈率的位置。如果市盈率同时也处于低位,那这个品种大概率就是处于低估区域的,可以考虑买入。•如果市盈率处于高位,或者PEG也大于2,那这个品种大概率就是处于高估区域,这时就要谨慎一些。
4.0 不同的指数基金需要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进行投资。比如盈利始终保持不变的品种可以使用现金流收益率进行判断;盈利稳定增长的品种可以使用盈利收益率法进行判断;盈利快速增长的品种可以使用博格公式法进行判断。
4.1 常见的定期不定额策略有:慧定投、价值平均策略、估值定投策略。•估值定投策略是适用于指数基金的专属策略,会帮助我们在低估的时候买入更多的基金份额,进一步提升投资的收益率。
5.1 当指数基金估值进入高估区域,我们卖出指数基金,其实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只不过是反过来,进入高估区域后,我们把手里的指数基金分成多份,估值越高,卖出的比例也越高。这种分批卖出、按照估值调整卖出金额的止盈方式,也被称为“梯度止盈”。比如说一只指数基金,在20倍市盈率以上进入高估区域。进入高估区域的时候,我们持有这只指数基金1万份。当指数基金达到20倍市盈率时,我们卖出10%的基金份额。下个月,当指数基金达到24倍市盈率时,我们卖出10%×(24/20)2=14.4%的基金份额。估值越高,我们卖出的比例越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