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作者: 韫左寻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11:25 被阅读155次
    我们一直在长大,不断认识更多的人,也学会成长,好好的生活。

    一、关于生日

        生日,是人类最有仪式感的活动之一,因为在几十年前的今天,你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有了家人,朋友,并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人生阅历变得丰富,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从未想过,22岁的生日会过的如此有意义。

        2018年6月,踏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背上书包,拉着行李,孜身一人来到祖国的心脏——北京。

        20岁以前的我,哪里想到要来北京啊。而22岁的我,正在北京,过着生日,学习着最喜欢的音乐。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与以往不同,从那个进入10月份就开始“大肆宣扬”快要过生日,幻想着无数生日场景的我,在22岁这年,变得低调起来。一边给自己心里暗示:不就是过生日嘛,学习也很好。一边心里又在期待,有人记得我生日。

        到了生日临近的这一周,便紧张了起来。甚至已经做好独自一人,在图书馆学习,吃食堂的“悲惨”生活。

        但生活就是生活,不会总让你失落。

        来到北京,最大的收获除了遇见指引我,教我知识的老师们,还有因为遇到了这么几个温暖的人,我们一起学习,抢位,占座,每天打着十二分的精神奋战在图书馆一线。各种鼓励,各种聊,各种开心和开怀大笑,给了枯燥的考研生活一丝色彩与调剂。

        26号,周五,上了一早上的课,下课和小伙伴吃了牛大,回到学校,已经1点。早在前一天就约好,今天要学习到晚上10点,等图书馆闭馆后,就去海底捞吃火锅,过生日。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本以为就这样简单过一个生日就很满足,很幸福了。可是,26号(周五)这天,却是在我21岁最后一天获得最充实的体验。

        早上突然收到师姐的消息:喊我去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一起去听老师的讲座,2点从学校出发。和老师与师姐在去北京联合大学的路上,很期待,因为这是我、、第3次“出远门”。在这天下午,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到深度、高度。

        想起曾看过一篇文章,一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母亲有这样一段自述:我总认为,我之所以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和我一样很努力,但他的努力,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好。

        我觉得我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讲座结束已经6点40左右,晚上与老师还有师姐没有来的及吃饭,就直奔北京音乐厅。这场音乐会,来了很多音乐家。处在这样的氛围,让我感到一丝惶恐——都太优秀!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一场优秀的音乐会,师姐说我赚到了,今年最好的两场音乐会,都被我给赶上,是的呢,我感到格外的幸运。

        音乐会结束,10点。北京的风,呼呼的吹。我们在音乐厅外等了许久才坐上车。辛苦了我两位小伙伴,本是说好一起从图书管出发,我却因为看音乐会,而耽误了些时间。哈哈哈哈,但是小伙伴们真的都很好。嘻嘻,在此谢谢给我过的这个难忘的生日。

        缘分也是很奇妙,除了小伙伴,一直有想着喊师姐一起吃海底捞但又怕他们忙的没时间。但一切真的都刚刚好,梁梦婷姐姐刚好在演出,而我和师姐还有老师一起来看音乐会。哈哈,就这么巧的知道了今晚我过生日,刚好我们都没有来得及吃晚饭。嘿嘿,就这样顺利的回学校,冲向海底捞。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所以,苏秋如真的是很幸运呢。一路走来,不断的遇到好的老师,善良热心的朋友,有温暖的家庭,还有凌晨的祝福。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22岁,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记——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所听讲座

        前面刚刚说到,26号的这一天,是我过的尤为充实的一天,也为21岁的生活画上圆满句号。除了是晚上欣赏了音乐会,更重要的是下午的这场讲座。也许很多人认为,不就是一堂讲座,经常听呀,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感触。然而,如果这场讲座是专门为特殊人群而讲呢?我是被这里的人,震撼到了。

        师姐告诉我这里的学生有的眼睛看不见,便学的是音乐;耳朵听不到,学的是美术或是设计。她说,等我到了以后会被震撼。其实,当时坐车上的我,还有些不以为然,想象不到,会被怎么震撼。

        走进大厅,我看到三三两两的人,好像和我们一般没什么区别。心想,哦,还好还好。过了一会,楼梯上下来了一些人,中间围着一个老师,突然就发现,他们说不了话,全都是在用手比划着,交流着,比划速度太快,来不及看清到底在说些什么,当然,慢慢来我可能也看不懂。但他们好像准备合照,站在中间的,是穿黑色毛呢大衣短发且精神干练的女老师,她笑着和那些人合影,双臂搭着身边学生的肩膀。看到这样的场景,眼眶突然就有些湿润。

        后来讲座快要开始,我看到人渐渐多了起来,远远走来,后面的人双臂搭着前面的肩膀。是的,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到双目失明的人。有的眼睛稍微能看见一些,旁边有一个人紧紧抓着那个人的胳膊,前行。在门外等待的时候,他们聚在一起,有人在聊天,有人为在一起听手机,手机播放速度很快,我根不听不懂手机说了什么。师姐告诉我说,他们因为看不见,所以要用手机倍速播放,来看信息什么的。

    写在22岁的第一天

        我总觉得,上天给了他们特殊的身份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补回来。所以,你看,他们在学音乐,他们可以听很快很快速度的语音,不就是能力吗?虽然被剥夺了看见光的希望,却拥有了无比灵敏耳朵。

        师姐说,我错了,这与天赋关系不大,这些都是练习出来的。

        很难想象,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


    三、讲座感悟——学会聆听音乐

        在去北京联合大学的路上,因为贝多芬的全套奏鸣曲而引发我、师姐还有老师的探讨,认为现在的我们学习音乐史,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但其实正确的角度,理应是从音乐本身出发。

        我们都知道,西方音乐的发展阶段是分时期的(中世纪、巴洛克、古典、浪漫、近现代),中国的音乐发展也因为朝代而分为不同(由巫乐、雅乐、宴乐、俗乐、艺乐)。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风格是迥然不同的,但也在随着时间而发展,融合,借鉴,交流。

        就以西音史为例,莫扎特很莫扎特,贝多芬也很贝多芬,巴赫更是很巴赫。但除他们以外呢?或许连自认为听了很多作品的我也不敢肯定的说,可以只靠听,就能分清。但还好,我不算美盲,在音乐上还算有救。

        黄老师说,听分为这么几种层次,第一种——听:我喊你,让你听我说,听我说。然后你们现在正在听我说。因为我发出了声音。这是人最基本的听。第二种——聆听:听音色、音长、音响、音强、音弱等。

        接着,他把中国音乐,按照时间、空间的纵横进行讲述。不同时期的音乐,不同地域的音乐,不同种类的音乐。

        最形象的例子就是,比如听周朝代特有的音乐,他就会说,你们现在听的,就是周武王当时听的。然后我们大家听着甚是不怎么好听的音乐,颇感有趣。王,也是不好当呢,每天忍受这样的音乐,还是四面环绕。

        哈哈,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与古书记载的“王宫(四面)县,诸侯轩(三面)县,卿大夫判(二面)县,士特(一面)县。”恰好互证。因为曾侯乙墓是3面。

        哈哈,所以现在我们在音乐厅欣赏的,是“士”的特权(偷笑、、哈哈)。

        讲座的内容真的很多,简单通俗易懂,但又能感受到深度。第一听黄老师的课,开始让我期待考上以后的学习日子,与诸位小姐姐共同进步成长。

        哈哈,感觉真的好像是新人在报道。大概这两天可能是被简友圈一堆的研一新生的自我介绍影响了吧。

        总之,努力努力再努力啦。不是在这儿说一说,而是动起来,动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在22岁的第一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td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