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元举措 众行致远

多元举措 众行致远

作者: 柳墨云烟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23:12 被阅读0次

一、背景情况

课程改革一轮接着一轮,一场比一场有深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然而,在这些花里胡哨的背后,我们看到些许放任、些许浮躁,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并不理想,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书写减少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淡了……

究其原因,无非有如下几个:

1.有些教师窄化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分强调“表达”,过分关注言语形式,牵强生硬。

2.大多教师往往是零起点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忽视学生的课前预习,结果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就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因此,起点低,就必然效率差,无趣味。

3.大多教师心中无标或难以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4.语文教学从满堂讲到满堂问,再到满堂论,始终不能跳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教学方式单调。

5.教学点过多,像换电视频道一样,频繁地变换教学内容,频繁地变换教学对象,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经历的逼仄与错失。

……

这样的问题林林总总,可以罗列一大堆,归总起来就是一个高耗低效的问题,高耗低效几乎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魔咒,至今难以解除,因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夯实课堂,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更高效,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为了破解上述“堵点”问题,提升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升语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翁田中心小学以“能力提升建设年”为契机,于2022年秋季开学对语文科教研活动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尤其是化“被动”为“主动”,不再只关注等待上级部门下发教研的要求后再行动,而是结合本校的“堵点”“难点”问题,首先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主动去寻求解决策略,来解决燃眉之需。对于“堵点”“难点”问题,他们应对的方式也不再是一挫而就,而是抱着精研细磨的态度,非得把它研个底朝天才甘休。

因此,针对一个“堵点”或“难点”,他们就会设计出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由点到面,由一所学校到多所学校,由大团队到小团队,层层推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实打实地往上走,逐步形成精准对焦、共研共教的教研新模式,也逐步形成边研边教、教研结合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凝心聚力,谋定而行

以“能力提升建设年”暨深化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为抓手,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和教学工作思路,加强对六年级毕业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翁田中心小学办公室教研组的成员们群策群力,提前谋划,开学前就制定好新学期的教研计划。

与往年不同的是,我们把六年级的备考会提前到本学期来做,开学初就安排了一次备考交流会,旨在结合去年小考存在的市排名靠后,低分率过高,优秀率又不高等“堵点”问题去谋求策略、探讨教学方向。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六年级语文复习备考方向,深入探究语文科复习的有效途径、方法,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及有效性,提升六年级的教学质量和降低低分率。

本次备考主要从教研员梳理备考思路、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到老师们分别结合本班分享自己的备考计划并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老师们既解开了心中的困惑,统一了思想,也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备考计划。所以,经验的交流,团队的智慧与力量,使前行的步伐将更稳健,也将为有备而战的小考备考锦上添花,

使“堵点”问题真正落地得到解决。

(二)以赛促研 以研兴教

随着新理念新课改的推行,尤其是走进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同步课堂项目教学应用常态化,激励教师探索同步课堂新环境、新条件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翁田中心小学于2022年10月13-14日举行了第一届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通过赛事,促进各校语文科团队动起来,促进语文老师动起来,想出成绩,就得拿出真材实料来。从赛事通知下发到老师们选课题、备课、磨课到最后的精彩呈现,老师们无时不在研、团队无时不在研,这就达到以赛促研的目的。同时,因为有所研,对之前一些“窄化语言文字运用”“零起点”“满堂灌”等“堵点”问题的解决策略也一点点清晰起来,而且还能研出别人的优点,查摆自己的不足,这样的研又反过来促进了老师们的教,从而整体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案例解读 引领成长

    时隔10年,(2022年版)新的课标也终于于2022年4月21日与大家见面了,一直以来,依标教学乃是课堂教学的最低底线,因此,精准把握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与主要变化,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力,成为新学年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一项比较难啃的工作。

为此,翁田中心小学多管齐下,先是通过自主观摩相关解读视频,再自行结合课标进行粗读,然后由教研员组织开展案例式解读活动。

案例式解读主要突破两大难点,一是新课标的内容要点及主要变化,要做一个大体的梳理;二是结合课堂教学的“堵点”问题,选取合适的案例或课例,逐项进行解读。如:2022年11月1日,为了理清新课标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了解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翁田中心小学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以案例的方式一起研读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部分。核心素养主要分四个方面,就逐项一边解读一边上案例分析,在解读中认知,在案例中领会理解,最后,再通过一节完整的课例来引导老师们融入课标理念去深入思考,去研讨,去分析,从而真正领会一节扎实高效的课堂是如何推进的,它是如何在课堂上突显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它又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语言建构的过程;它的课堂有着怎样丰富的情境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它又是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辨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的。

这样有针对性的研读,入心入脑,让老师们颇得启迪,真正有所获,真正有所得。

(四)分段教研 精研细磨

  薛法根对课堂教学曾提出不要频繁地变换教学内容,不要频繁地变换教学对象,要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转变过程。就是一个能够让学生真正发生改变,真正经历改变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

教研活动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一“堵点”问题,翁田中心小学决定分学段进行精准对焦,精研细磨。于是,这个学期从第五周到第十五周针对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各种“堵点”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一个活动一个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本次设计理念主要分两大环节,第一先做大团队(全镇低年级语文团队)教研:先是以老带新,让优秀的老教师做经验分享梳理教学策略;接着是观摩课例进行研讨分析,再次梳理相关策略;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课例引领大家运用所得进行集体备课、磨课,最后展示总结。第二是做小团队(各校语文团队)教研:主要是借鉴与推广大团队的经验与做法,在本校组织低年级教研活动,最后再进行镇级的集体备课成果汇报。让低年级的老师也真正经历改变,真正经历学习,在一次又一次有针对的研讨交流中有所得,并快速成长起来。

(五)集体备课 打造团队

为了强化课改意识,改变教研形式,实行课例研修主备制,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全新而有生命力教研组团队。教研活动要求各校以校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采用个人主备、集体研讨的办法,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并在不断磨课,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最后由中心办公室组织各校对本次教研成果进行汇报教学,在汇报中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也尽显团队的智慧及老师个人的风采。

(六)送教互动 共研共教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成为帮扶薄弱学校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送教对口的学校是博文小学六年级,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今年刚上岗,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念旧,教材的解读也不透。通过送教,就是要结合这些“堵点”问题去传授教学经验,让她在别人的课堂中有所启迪,有所成长。而对于送教的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成长,今年送教下去是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老师,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情,她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这考验是老师真正的素养与功底,此时增长的也是老师个人的阅历及经验。因此,这是共研共教,教研相长的好事。

(七)在读中研 丰富内核

要么教而不研,要么研得浅,虽然每年开展的教研活动也不少,为什么总是带不动老师的研呢?或者我们应该归结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然而,我们都知道知识要内化,是需要主动去汲取去经历才行的。结合这样的思路,我们主抓两条读的线,一是教研沙龙,让老师们自己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在解读与交流中汲取营养;另一个是读书交流,让老师们一个学期读一本专著,结合教学经验做读书分享,在研读中不断内化,让自己的认知丰盈起来。

(八)常规展示 研有所行

    常态课的展示是最能检验集体备课的质量、检验教研合一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上常态的展示课是我们常规教研必抓的一项工作。各校在开学初必须要按要求报一定节数的展示课,并按时间节点,组织备课、磨课,最后,通过上课效果来验收教研成果。逐步形成有所研并有所行的教研氛围。

三、经验启示

(一)关注什么 就得到什么

心理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对外界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也是有选择的。以这样的观点引入教研,可以让我们的注意力作优化选择,从而让我们有限的精力能够聚焦在一个点,使它得到强化,并在此基础不断精细研磨。比如:这个学年推行“以赛促研”“案例解读”“集体备课”“送教互动”等教研活动就是持有这样的理念,以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中查摆的“堵点”问题,通过精准对焦来制定措施、破解难题,减少走弯路,使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二)让教研真正经历改变

好的教育是让人真正有所经历,生长智慧的。教师有所困惑的,能力不足的,正是教研中急需解决的,然而,大多教研常常是换一枪找一炮,一批人研次一次活动,或一批人研一节课,用时用力都极少,老师的所得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能在整个教研中更多的是当个“听客”。

因此,教研活动必须要研之有效,让老师们在研中经历不懂到懂的转变过程,哪怕只是懂一点的转变过程。今天推行的解决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系列教研活动就是基于这个点上开展的,这样的研是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是能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是饱满的。

(三)学养,攒足“教”的底气

是什么原因让语文课堂普遍存在 “教得浅显”“教得重复”“教得臃肿”“教得无趣”等现象?是教学理念旧?是教学经验不足?当然不全是,关键还是在于语文老师的学科素养,学养积厚了,面对缤纷的理念才能很好地辨识和理解,面对文本才能从纷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中发现最为独特的内容,并在带领学生一次次走进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厚积才能薄发。推行“教研沙龙”“读书交流”就是为了推动教师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中丰富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力;在阅读中培养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更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文教师的另一只眼睛,能更敏锐地洞察并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从而使教师的学科素养积厚起来。

学养,就是在学中富养积累;学养,就是边学边养;学养,就是学科的素养。只有推动教师学养,学养才能更富足,教师“教”的底气也才更足。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基于乡镇小学众多“堵点”问题,只能不断思考探索,找其优势,集优发展;多元的举措、新的理念,也只有躬身实践,方得真知;相信只要我们能携手共进,一定能众行致远,带领翁小的语文教师走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章

  • 多元举措 众行致远

    一、背景情况 课程改革一轮接着一轮,一场比一场有深度,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

  • 众行致远

    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去相信,去学习,从而认识了优秀的你们。 温柔,细心,善良,努力向上的林琼,像向日葵般美好,温暖。 ...

  • 众行致远、独行快!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也是这个时代的呼声。

  • 众行致远,携手成长

    2019.5.20周五,晴朗。 今天我们班主任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如何抱团成长?一、多阅读,文学性丶教育性、专家讲...

  • 行高于众,众必非之。 或许他人并没有那么重要。 独处,独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朋友之间何时有过...

  • 交大行_18年

    心至静 行致远 ! 感受交大!感受致远学院!

  • 观《大国外交—众行致远》有感

    这集主要记录了主席对各个国家的访问和外交来往,从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和俄国算是多年的好友关系,巴铁(巴基斯坦铁哥们)...

  • 聚变融合 众行致远(2018年重药特药上、下游重点客户麻精药品市

    12月10日,重药特药举办了“聚变融合 众行致远——上下游重点客户麻精药品市场展望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中...

  • 不忘初心 遇见梦想

    亲爱的众行致远的家人们,晚上好!非常感谢集才华和美貌于一声的佳瑜老师的介绍,感谢众行至远家人们为我赋能,更要感谢阿...

  • “匠心不止,众行致远”——汾阳市教研室美术教师专业提升培训

    2021年4月28日上午,汾阳市教研室在南薰小学组织全市小学美术教师开展“匠心不止,众行致远”美术教师专业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元举措 众行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xf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