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主要在情绪上

问题主要在情绪上

作者: 山丘三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05:03 被阅读0次

    近来一直在关注自己的情绪,在阅读到白大卫的“心中的小孩”时候,才发觉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情绪啊!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才逐渐看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主要是出在“情商”方面。

    什么是“情商”?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相对,最直接体现在情绪管理等相关方面。在实践看来,“情商”似乎比“智商”还要重要一点,这似乎与以前自己一直以来的的一个信念相左——“决定个人的高度在于这个人的智商”。这也导致在我的内心世界中,更多是向“智商”倾斜,忽视了“情商”的问题。这一方面缘于与人相处,就“如同吃饭”一样过于简单的思考,不需要过多的思索,另一方面可能是心态所致。这如同我在中学之前,由于语文的功底扎实,对于文科的刻意轻视,导致了我在以后求学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好吧,言归正传。能有如此的感触,在于今天阅读达芙妮的一篇,《情商低的人,容易陷入这两种僵局》,其中阐述了情商对于人的重要性。文中,作者援引了Salovy和Mayer关于情商的解读,情绪智力外延主要包含了几点:“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五个方面。其中,基础是“情绪感受”

    为此,我分别对自己这几个方面予以了评分,结果分别为50、50、60、50、50。由此看来,对于自己情商,本人的评价并不高。

    道理能解决所有问题么?

    在解读情绪过程中,无意触碰到了另外一个词语,那就是“道理”。古人有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自小到大,我们似乎都被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在于人的相处过程中,理就是生活主导,就是王道。然而,在实际中,脱离实际者更愿意去“讲道理”,理讲多了,却不见得听话者能与说者感同身受。

    不妨把“道理”拆出两个部分,前半是“道”,是处事的原则、规律,具有相对弹性;后半是“理”,是做事的准则、约定、标准,具有相对的原则性。如同前面所说,在个人或教育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常常注重后部分,却很难做到“道”的科学合理,而恰恰“道”更为关键。比如,以前从事司法工作,在一次发放司法建议书的过程中,对自己以前实习的部门发放建议书,但没有做好前期的沟通工作,虽然效果达到了,“理”也没有亏,但还是影响了人际关系,给自己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文化理解偏差及惯性思维中把对于生活的感悟更多地集中在理上,会带来一些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让人感觉硬邦邦,不通人性。虽然并不是要求将原则性的问题,无所区分地划归为要“变通”问题,但如果将思维方式、处理方法“转个弯”,完全能事半功倍。比如,有人在你面前抱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抱怨者并不是要说个道理,或许TA更在乎的是情绪的宣泄,就不需要去傻傻地提建议啦!

    讲“道理”讲不通的人,更直接的危害就是分裂。“马与骑马人”的比喻,把“马”喻为个人情绪感觉,如果人过于在乎目标、标杆,而忽视感觉,马就容易失控,容易陷入分裂。我“应该这样”,但我欲望或能力所致却“那样”,导致了分裂的痛苦,内心无法整合。即便有时意识不表现出来,但却无法消除潜意识里的这个“脓包”。

    理解自己,才能理解别人。

    对于某些反人性的宣传,我一直持否定态度,其中很明显的一种思想就是过分的集体主义和牺牲精神。比如,在某个时代宣传的,为了集体的一根稻草,可以牺牲个人生命这样的宣传。

    这种近似病态的思想,只是某一个时代短暂的缩影。而历史所致的愚昧思想,却不时遗留下来祸害后来人。这里,不是要开展批判,而是要说,不能与自己很好相处的人,于别人,也是无益的。这如同一个没有被爱喂养大的小孩,自己尚不知饱,还要施予别人,就显得艰难了。

    如何与自己相处?更好的办法就是“理解”,能够明白其道理,也能够感觉其情绪。首先要理解世界应该是“真实”而不是“应该”。“应该”是衡量世界的客观标准,是它应然的面貌,而真实是更接近客观世界的呈现。其次要认同自己。要明白批判和接纳之间的区别,批判是针对做事,要破旧立新;而接纳是针对自己与家人,即便不完美,也在情感上认同,能忍受,仍然持抱持态度。

    外在世界是面镜子,我们终极目标是与自己相处。理解了自己,与自己相处好了,在投射的外在世界中,才能更好理解别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主要在情绪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y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