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在自体心理学的框架内,投射的5种类型,本文继续后三种,权威型投射、性欲型投射、负向攻击型投射。
权威型投射
来访者对咨询师形成权威抗拒的移情关系,把咨询师当作那些曾经压制过自己的权威人物,并在咨询中控制或贬低咨询师。
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某位来访者和父母的关系很糟糕,潜意识中一直很想在这段关系中不同的体验。于是会无意识的把父母的关系投射到和权威的关系里。
也就是他会把权威当做父母对待,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因处理不好与周围人的关系来见心理咨询师。
我觉得跟一般人不同的表现,尤其是长期持续或重复的表现,这种表现本身不能给他带来好处,会带来痛苦,那可能是他的心结所在。
他选择用一种痛苦的方式,来让关系展现出这种状态。持续的重复的痛苦是有价值的,是在表述着他内心的需要。
我还看过一个类似的案例,来访者总是处理不好跟他上司的关系,但当他的上司转调或者是离职之后,又能很好的恢复关系。
发现这个现象之后,就和他深入的探讨,发现根源在他的原生家庭里。他没有办法处理好和父母这样的权威关系,会无意识的把这种状态投射到和上司的关系。
其实我有个观察发现,如果一个人他没法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关系是僵硬的,是爆裂的是冲突的,那他其他人的关系也不会太好。
性欲型投射
来访者对咨询师形成俄狄浦斯情结,把咨询师当作性欲或性爱的对象,并在咨询中不断诱惑或贬抑咨询师。
曾经见过这种案例吗?见过。是在《扪心问诊》中,也在书中看到过。我还没有真实的经历过这种情况。
我年轻时,大概两三年前,有出现过他人的倾慕。我感觉,对方的喜欢是因为自己的投射,他喜欢的是自己心中的欲望、爱情的化身,不是我这个真实活着的人。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呢?可能是因为两个人的交往只是浮在表面上,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没什么深刻的心灵的互动。
只是在扮演亲密,感觉两个人与其说是情侣,是在走向我们,不如说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人。在我看来,亲密关系就是从我走向我们。
其次,两个人比较少共同的经历,这可能是没有感情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因为没有投入,因为没有投入,所以没有感情,理所当然。
我还有个观察,在小时候处理不好和异性父母关系的人,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因为人的防御机制、应对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人也是不断成长的,不会僵在一个地方。
负向攻击型投射
来访者对咨询师形成攻击性关系,并在咨询中不断感到被忽略,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的。在自己身处的环境中,经常能够感受到敌意。于是在自己心里竖起了高高的墙,厚厚的防御,像刺猬一样,谁碰扎谁。
我什么时候发生改变了呢?是我在听了武志红的一节课时,那一节课叫做“抚平心里的钩子”。
为什么别人的情绪能够直接进入我的心里?是因为我心里有个钩子,有不满有敌意,所以对方能把衣服挂在我心里的钩子上,能把情绪直接放进我的心里。
那我怎么阻止自己的情绪被别人所操控呢?答案就是抚平自己心里的钩子。有钩子是有欲望有需要,希望外界能满足。
但如果自己觉察不到,说不出来,那怎么能让外界满足自己的期望呢?所以我的应对方式是:
首先觉察我看到自己有需要,我看到自己有敌意,是因为我处在这个这个环境,让我感觉不安,不舒适。
其次我需要多探索多行动,让自己有更多的安全感。我需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感受。
我感受到了不安不适,它是真实的,不能狡辩的,那么我需要为了自己这些感受去做点什么?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以此为目标,列出几个行动的计划。比如早上起来跟每个人打招呼,尽自己力所能及,去帮助需要的人,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
这样持续多行动几天,我想会有结果。根据这几天的行动,调整计划。让目标可以更好更顺利的达成。
我妈妈特别提示我勤奋,她在告诉我,用这种方式,获得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的安全感。做事情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那在一个新环境中,我可能做的是多行动多付出,周围的人会看到我的付出,进而支持。付出和行动会带来价值。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