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小欢喜》中,学校公布了冬令营的名单,乔英子被南大选上,磊磊被清华选上。就在孩子们高兴的时候,宋倩忽然收到了一张图片,上面是乔英子被南大冬令营录取的信息,生气的她立刻就打电话要乔英子回去。
一回到家里,宋倩就大声质问乔英子为什么又骗她,是不是乔卫东给签的字。乔英子承认是爸爸签的字,但她是求了爸爸才得到的签字。宋倩厉声质问乔英子是不是翅膀硬了,竟然伙同乔卫东来骗她。
激烈的发问,只有指责,没有寻求、解决原因,这是一次失败的吵架。
01
《如何正确吵架》的作者鲍勃.莱特、朱迪斯.莱特,是美国著名婚姻与生活方式教练、演讲家、咨询师、教授和畅销书作家。 莱特夫妇还创立了莱特基金会、莱特研究大学和“实现人类潜能”项目。
与其它教授如何避免吵架的书籍不同,《如何正确吵架》作者莱特夫妇在大量研究、咨询和培训的基础上发现,将无效争吵转变为高效率、有意义的争吵,借争吵之机发掘背后隐藏的真正问题,才是促进亲密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
正如水面上的冰山,暴露在水面的体积只有1/3,更大的问题在隐藏水下。所以,比吵架更应在意的是背后的缘由。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而吵架,徒然让无效争吵一再损害之间的亲密感情。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在争吵的表象下,发掘对方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可以有意识的利用吵架,引导争论的方向,构建更理性的吵架模式,以吵促和。
02
《如何正确吵架》通过吵架最常见的15种口头禅,分辨出背后的5大根本原因。
一、责任
1、推卸责任“到底是谁的错”:
选了一家不好吃的饭馆、去了一个没看头的景点、一个令人讨厌的客人来留宿,这些都可能引发抱怨和吵架,往往做决定的那个人就成了出气筒。其实反思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坏状况,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也是个学习提高自己的过程,这远比找个“背锅的”更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
杨绛在《我们仨》里有一段对吵架的经典反思,内容是这样的:
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当在争吵中加入一些理性因素,既解决了问题,也避免了以后为同样的原因而吵架,你会发现,吵架其实只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剂调味料。两人不仅感情进一步亲密,两人也获得了进步。
《破坏亲密关系的不是吵架,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吵,还永远吵不完》
2、责任不明“你根本不管孩子”:
家庭琐事很是容易令人心浮气躁,比如“你弄脏了我刚拖的地板”“光知道吃,碗都不洗”“你都没辅导过孩子做作业”,反映了家庭责任分配不公,或者自己的付出被忽视了。
这情景通常发生在夫妻之间,妻子抱怨自己整天围着家庭转,自己的世界只有家庭,与外面精彩的世界脱节。妻子通常不知道,其实在丈夫的世界观里,家庭也是他们在外面为之努力的全部,也愿意分担与付出,大大咧咧的他,缺的只是一番平静的谈心。
3、嘲笑+免责“我早告诉过你”:
这句话在完全推卸责任的同时,还有个很招人恨之处——以高高再上的姿态嘲笑别人的失误。
通常抱怨自己整天围着家庭转,自己的世界只有家庭,妻子通常不知道,其实在丈夫的世界观里,家庭也是他们的全部。也愿意分担与付出,大大咧咧的他,缺的只是一番平静的谈心。
二、沟通
1、财务纷争“贵一点就舍不得买,你这个小气鬼!”:背后的问题也许是消费的价值观不同,以及对对方的收入不满意。
2、有话不说“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一个人走开,独自生闷气,甚至心生怨恨,实质上缺失中消极的攻击行为。这样做于事无补,彼此间的关系也没能在相互理解中深化,请记住——谁也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也不会读心术。
3、生活习惯“我真是受不了你!”:吃东西时吧唧嘴、说话的语气、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沟通协调。
4、信任不足“你骗了我”:跟前女友偶遇聊了几句、投资亏了钱、工作调动,这些事没跟你说,可能原因仅仅是避免你担心。我们目标是理解承诺、秘密、谎言背后的本质,并深入探究“欺骗”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而不是某个具体的谎言如何。
5、隐私暴露“你丢了我的脸”:体重、感情史、个人卫生习惯等此类隐私,只有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的人才知道,所以,未经人家的同意在其他人面前说出来甚至作为笑谈,会让人很尴尬。
张智霖和袁咏仪结婚多年,依然恩爱如初,是娱乐圈公认的模范夫妻。
在一档综艺访谈里,谈到夫妻矛盾时,张智霖这样说:
发生矛盾时,先问问自己,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呢?分手吗?离婚吗?如果都不是,那就不要继续责备下去了,平静下来认真沟通才是正道。
三、主观武断
1、否定过去“你总是这样”;
2、否定未来“你变了/你不会改的!”;
俗话说“世事无绝对”,绝对性地否定别人一切努力,无疑会激起对方的抵触和反击情绪。极端性地盖棺定论,将很容易把争吵恶化成推卸责任:“我没有”与“你不也一样吗”。而且全盘否定性的话语会给自己一种“对方毫不在乎你”的心理暗示,对方会觉得付出没价值进而不再付出。
四、原生家庭
1、个体独立“你妈快把我逼疯了!”:多见于长辈强行插手干涉年轻人的生活,或对不同的晚辈实行不公平对待。这与个人人格的独立有关,个人的独立能力越强,居住距离越远,越能摆脱这种境况。
2、原生家庭影响“你跟你妈/爸一个样!”:当一个人的父母有某种明显的缺点时,他就特别介意自己也有,会努力摆脱父母这方面的阴影。所以,这句话会戳到痛处:既攻击了父母亲,又否定了所做的一切努力,由此产生的痛苦和愤怒会摧毁原来的亲密关系。
五、情感缺失
1、欲求不满“你到底行不行?!”:通常这并不是审美疲劳或能力下降,更大可能是渴望得到对方的肯定、理解和关怀。
2、无条件服从“如果你真的爱我,就XXXX”:如果真的爱我,就会早点回家/不玩游戏/买礼物给我……,这给对方一种奴役的感觉,本质是不知道爱意味着什么,不清楚爱应如何表达。需要双方直面问题,相互交流观点,达成一致看法。
3、注意力转移“你爱手机/工作/篮球……胜过爱我!”:这种吃醋式的牢骚,本质是期望得到更多陪伴和关注,却在表达上出了问题,将感情与第三方物品来进行比较。可能放下篮球,转去踢足球,对方就觉得自己爱你了。应该直面问题,通过交流需求而改善彼此的感情生活质量。
在《小欢喜》中,为乔英子去南京大学的事,宋倩歇斯底里地哭着问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年来她供她吃供她穿,为什么非要跟她对着干。乔英子哭着说如果她告诉妈妈,肯定不会同意,可是不能去南大的话,她会难过死。
可见,宋倩只在乎自己的付出能否换来对女儿的控制权,要求的是女儿无条件感恩,完全忽视了女儿的人格独立与心理需求。
在乔英子买了海盐味的奶茶去看刘静阿姨时,她对刘静阿姨说自己也知道隐瞒会伤妈妈的心,但她特别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哪怕,只有大学四年的时间……
《如何正确吵架》作者认为,沟通技巧并不是解决所有吵架的答案,如果不尝试改变自己,而仅在对方身上下功夫,基本不会有效果。
经营一段亲密关系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自己享受,让自己心安理得毫无改变的舒服),而是为了激发出潜在的“更好地自己”——引导双方正视根本原因,努力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