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过大年是极其神圣的,处处充满着虔诚的仪式感。
除夕这一天,红红的春联贴好了,红红的灯笼也挂起来了,院里院外打扫的干干净净。随着红日西坠,冬日的原野上人们提着祭品、举着长竿,来到祖先的坟茔上祭祀了。在长者的带领下,一边念念有词的向列祖列宗们祷告,一边焚香烧纸钱祭酒叩拜,然后用长竿挑起一挂挂长长的鞭炮,用最响亮的声音表达着后人与祖先同庆新年的快乐。那些请家堂的人家则在祖莹旁焚香,然后高声招呼一声:“老爷老嬷,回家过年啦!”然后捻着三炷香,回到祠堂。这时硕大的家堂轴子已经高高挂起,几案上各种祭品已经摆满桌子,烛光摇曳,香烟缭绕,厚厚的家谱泛着岁月的金黄,牌位上祖宗的名号熠熠生辉。当大块的方肉从锅里被捞起,浓浓的肉香溢满了整个村庄的上空时,大年夜就到来了,辛苦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放下过去的一切,带着新的期翼走进了新春的门槛。
孩子们最高兴了,此时,他们可以随心的吃平时见都见不到的方肉,可以随意地放鞭炮,可以随意地吃糖果、随意的欢笑。女人们则忙碌着包饺子,置办年夜饭。然后将豆腐、年糕和面鱼放到锅称之为“压锅”。男人们则一边把晒得干飒飒的柴草整整齐齐地堆在灶房一边,一边把一捆捆芝麻秆均匀地撒在院子里的走道上。还要把水缸放满水,将几棵洗得干干净净带着根的菠菜放在水缸里,谓之“拨财”。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夜幕也就完全拉满了。家家门口的红灯笼瞬间亮了起来,跳跃的灯光照亮了门前的街道,也照亮了那红红的对联和花花绿绿的过门钱,它们如同一张纸笑脸,扩展着大年的喜庆与祥和。
自家的爷们兄弟都聚在了一起,推杯换盏庆祝新年的到来、预祝事事顺利。大家不再提以前的糟心事,只提情义和打算。一杯热酒落肚,再解不开的疙瘩也解开了,嬉笑声充盈着每一个角落。
请家堂的人家,家堂轴子需要有人彻夜守着,守岁人一边自斟自饮着小酒,一边看守着香烛。他的责任重大,要不时的给祖宗们添香,在大年夜绝不能让香火断了。不多时,几个喝完酒的闲汉来了。他们一是闲的无聊二是可以来再寻点酒喝。守岁人很辛苦,但他的酒菜是全家族供应的,决不会有不够的情况发生。至于酒,守岁人并不急急的喝,而是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以此来熬过漫长的年夜。闲汉们的到来正好消除了他的寂寞,大家边喝酒边闲聊,顺便谈论一下祖先的一些轶事,很多家族的典故就是以这种形式传承了下来的。
猪圈的门上贴着万古不变的“六畜兴旺”的对联,此时圈里长大的肥猪早已成了年货,而没有长成的小猪则吃上了丰盛的食物,平时菜多粮少的猪食变作菜少粮多,因此跨年的猪才是所有猪中最幸福的。牛槽上也贴上了红对联,只是内容不一样,上面写的是“槽头兴旺”。主人此时会给牛添满新铡的干草,并且加入了麸皮等佐料。主人深深给牛鞠上一躬,感谢它一年来的辛勤付出。一个个米缸和粮仓上都贴着“福”字或“丰”字,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神秘的光泽。
酒足饭饱之后,孩子们除了几个兴奋过了头的,基本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大人们却又忙碌起来。女人们忙着做祭天地的“碗”。煎得金黄的豆腐,雪白的白肉,翘着尾巴和脑袋的全鱼,被整齐的放在碗里,静静等待初一早上的祭祀活动。男人们则将各种各样的贡品摆在财神、灶王爷等的神祗面前,点上三柱高香,让他们也享受一下人间过年的快乐。
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整个人间似乎下达了统一的命令,鞭炮声瞬间响起。即使最贪睡的人也会从梦中惊醒,赶紧找自己的新衣新帽穿戴整齐迎接新年。
此时灶间里热气腾腾,白胖胖的饺子哗啦啦下了锅,在翻滚的沸水中翻滚着。即使偶尔有煮破了的也不能说破了,要大声说:“饺子挣了!”大家就齐声说:“挣了好,使劲挣!”饺子分两种,一种是素馅饺子,一种是肉馅饺子。素馅饺子主要用来祭祀,肉馅饺子用来享用。听到一声“下饺子啦!”的吆喝,大家就要赶紧放鞭炮,用响亮亮的声音迎接新年到来。煮出素馅饺子要盛在碗里,有家堂的人家要把饺子先送去祭祀祖先,同时在天地棚里摆上三碗,在灶王爷、财神爷、门神爷面前也摆上三碗,然后焚香烧黄表纸、金银元宝,全家叩头祭拜,祈祷新的一年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据说在大年夜所有的神仙都会下凡与民同乐,因此有什么心愿此时许一许,实现率会很高。祭了一圈,所有的神祗都祭拜完了,这时肉馅饺子也出锅了,于是一家人开始围在一起吃饺子。饺子有包着硬币的,有包着红枣的。吃到硬币的人来年发大财,吃到红枣的,也有说法:“吃到枣,一年过的好。”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饺子时,要有意把一两个饺子掉到桌子底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那些没有亲人的祭典,大年夜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的孤魂野鬼也能吃上饺子。人人都有过年的权利,即使鸡鸭猪狗也不例外,何况那些可怜的孤魂。
刚吃罢饺子,拜年的人就来了。大家踩在院子里的芝麻秆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踩岁”。大家互贺“新年好!”有老人的,年轻人会磕头拜年。主人家赶紧沏茶递烟,抓瓜子捧花生,若是有小孩子,还会一个劲儿的向孩子口袋里塞糖果。这一拨人刚走那一拨又来了,大家笑容满面,“过年好!”“给您磕头”的声音彼起此伏。鞭炮声忽远忽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灯笼在微风中摇曳跳动着,红底黑字的对联在灯光下泛着红润润的色泽,一切是那么平和,又是那么的热烈。从孩子到老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幸福与满足之中。
拜年其实也有讲究。要先拜自己本家再拜别姓人家,有家堂的要先拜家堂再拜后人。以前有长辈或老人的拜年要磕头,无老人的则互相问候。现在拜年已不再磕头而是问候了。
等热热闹闹拜完了年,到了初一下午,大家就围在一起打牌、聊天。请家堂的人家就要把祖宗们恭恭敬敬地送回去了,拿着纸牌位,在坟茔旁焚香烧纸钱、压坟头纸、放鞭炮。至此,从除夕开始的神圣的过年活动才算是告一段落。后面就是走亲访友,破五迎财神,初十庆石爷爷生日,元宵节看花灯,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新年的气氛才算彻底消散完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