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步道概念源于欧美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活动向开敞空,向亲近自然,向全民运动的方向发展,在此趋势下,慢行步道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16年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提出:到2017年底,上海黄浦江两岸40公里滨水步道建成与连通的规划。2017年初,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指出,今后四年,上海的绿道长度将以每年200公里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绿道总长度将达到1000余公里。
分类与特点
目前,我国步道主要按材质分类,一般分为橡胶步道、沥青路面步道、喷涂步道、面砖步道、卵石步道及木质步道等。橡胶步道舒适度较好,但耐久性和抗滑性能较差;沥青步道抗滑和透水性能较好,但质地较硬;喷涂施工方便,但透水、质地性能较差;面砖在形状组合上有优势,但在透水、质地以及不规则路段铺装处于劣势。
发展趋势
我国步道建设的主要依据是符合城市整体道路体系和景观设计的要求,除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外,还需考虑使用者对其功能性的需求如步道的安全舒适、美观与环保等特性,目前设计考虑最多的是色彩和透水性能,这也是目前步道建设的趋势。
建设实践
上海环世纪公园慢行步道(二期,2016年,AC-5)
上海桃林公园慢行步道(2006年,OGFC-10)
上海东、西泰林路彩色步道(2016年,AC-10)
步道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慢行步道系统能作为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合理优化居民休闲出行,能加强城市各区域的联系和功能分区,有助于城市群的联系和推进,增强城市区位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