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徒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答辩和辩论?

信徒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答辩和辩论?

作者: 62ed000f74a9 | 来源:发表于2018-07-02 21:09 被阅读0次

    第三课 信徒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答辩和辩论?

    作者:以利亚张牧师 (迦密山浸信会,美南SBC)

    【辩论】本身这件事情,不划分为邪恶或良善,它属于中性。这个就好像我们谈论【上网】一样,上网这件事情是不划分为邪恶或良善的。但,【上网】这件事情可以为邪恶。当我们浏览不健康的信息的时候或上网做违法的事情的时候,那么这件事情就属于恶的。相反,当我上网浏览健康的内容和做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有益处的事情时,那么这件事情也是属于善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上网这件事情的好与坏或良善与邪恶,是取决于我们的【动机】和【目的】的。论辩也是符合《圣经》的,使徒犹大说:“亲爱的,我一直很迫切地想要写信给你们,论到我们同享的救恩,但我觉得有必要现在就写信劝你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给圣徒的真道竭力奋斗。”(犹大1:3)但,【辩论】这件事情的好与坏或正确与错误,是取决于我们的【动机】和【目的】。

    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件事情而在心理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动机】还是一个人心理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

    辩论或谈论一件事情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的动机。如果里面的一方动机不纯,以陷害和杀人为目的的话,那么这个辩论不再是辩论。这个动机不纯的人,要借助辩论的手段陷害和除掉对方。例如,“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赤壁之战”是非常有名的战役,按照罗贯中的小说所讲述的,当刘备和孙权联盟,一起抵挡曹操的80万南下大军。但,孙权战营里面的周瑜看到诸葛亮的才干,非常嫉妒。于是,周瑜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诸葛亮进入他的陷阱里面,然后除掉他。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和讨论如何破曹。实际上,周瑜这一次商议的目的不是真为破曹操,而是设计好陷阱来陷害诸葛亮。周瑜就假冒为善的说:“你看我们跟曹操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呢?”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箭。这是要紧的事情,请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也不傻,听完这些话语之后,他就知道周瑜不是真心讨论和商议如何抵挡曹操的,而是设计陷阱来杀害他的。当然,诸葛亮也有自己的对策。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最终,诸葛亮靠着聪明才智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得了10万支箭,周瑜无话可说。

    《圣经》故事:法利赛人陷害耶稣(杀人的动机)

    《马太福音》22章15-22节,是否纳税给凯撒的故事:于是,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找话柄来陷害耶稣,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人去见耶稣,说:“老师,我们知道你是诚实的,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无论谁你都一视同仁,因为你不看人的面子。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假心假意)纳税给凯撒合不合法?”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纳税的钱给我看!”他们就拿一个银币来给他。耶稣问他们:“这像和这名号是谁的?”他们说:“是凯撒的。”于是耶稣说:“这样,凯撒的归凯撒;神的归神。”他们听了十分惊讶,就离开他走了。

    这些假冒为善的人,心里非常地狡猾和奸诈。他们说:“老师,我们知道你是诚实的,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无论谁你都一视同仁,因为你不看人的面子。”他们这一句话就直接把耶稣逼到了绝境,对于后面的极端问题,他必须诚实地回答,如果回答体贴了这个世界的话,那么,耶稣再也不可能在他们之间传道。法利赛人问出的问题非常地尖端,不管怎么回答,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者都是死路一条。但,耶稣的智慧来自于神,给予的答案也是无法破解的。让我们看看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法利赛人说:“我们今天交税是给凯撒呢,还是给神呢?”他们邪恶的心里早就知道了答案,如果耶稣回答说给凯撒,犹太人当场会用石头把耶稣砸死。如果,耶稣回答说给神,那么罗马士兵当场会把耶稣杀死。怎么回答都是死路一条。我为什么说耶稣的智慧来自于神呢?如果按照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的话,我们可能说:“请允许给我几个星期的时间,回家想想再告诉你。”耶稣可没有这么说,他立刻给出答案。把一颗铜板拿过来,问道:“上面印着谁的头像呢?”众人喊道:“凯撒。”耶稣回答道:“凯撒的东西还给凯撒,神的东西还给神。”这些智慧都是神赐予的,不是今天我们看看书就能总结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定要区分知识和智慧,有人可能有许多知识,但不一定有智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低不在于知识上,而在于智慧上。对于今天属灵的人而言,他们的智慧是荣耀神的,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世界上的智慧。属灵的智慧能看透万物,但没有人能看透他们。

    《圣经》故事:尼哥底母向耶稣请教真理(真心请教)

    上面的故事讲述法利赛人请教耶稣,但不是真心询问真理,而是,他们的动机想陷害和杀死耶稣。那么,我们来看一个相反的故事,真心请教耶稣真理的故事。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对他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老师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对他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回答:“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惊讶。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知道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问他:“怎么能有这些事呢?”耶稣回答,对他说:“你是以色列人的老师,还不明白这些事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对你们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除了从天降下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须照样被举起来,要使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已经被定罪了,因为他不信神独一儿子的名。光来到世上,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这就定了他们的罪。凡作恶的人都恨恶光,不来接近光,恐怕他的行为被暴露。但实行真理的人就来接近光,为要显明他的行为是靠神而行的。”(约3:1-21)

    非常明显的对比,法利赛人假冒为善提出问题,但不是真心想寻求答案,而动机是为了陷害和杀死耶稣;然而,尼哥底母是真心地去讨教问题,并且真心地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是杀人的动机,另一个是渴慕真理的动机。《箴言》18章12节记载:“败坏之先,人心骄傲;要得尊荣,先有谦卑。”《雅各书》4章6-7节记载:“神抵挡骄傲的人,但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要顺服神。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逃避你们。”

    基督徒用什么态度面对信仰维护和辩论呢?

    在这里,我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态度和动机应该如何呢?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不同的人呢?如果,我们能把这两个问题按照神的话语解答出来,那么我们就能以正确健康的态度来对待信仰维护和辩论。如果这两个答案我们无法正确地回答出来,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在血气当中或被撒旦魔鬼利用。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态度和动机应该如何呢?

    有一次,有一个人来问我:“以利亚牧师,为什么我看到很多基督徒非常邪恶、狡诈,陷害人和报复心非常重呢?跟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很多的假冒为善和动机非常恶毒。”我就回应这个人说:“你刚才说基督徒的心思意念和动机恶毒、邪恶跟魔鬼一样,对吗?”对方说:“是的。这是我亲自经历的。”我回答说:“我不否认你的经历。但,我想确定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基督徒】的定义吗?”对方回答:“基督徒难道不就是那些相信耶稣的人,每周日到教堂里面做礼拜的吗?”那么,我反问一句:“你认为基督徒是否遵行神的旨意呢?我们的神是良善和公义的神,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基督徒,但活在邪恶和恶毒当中。你认为这个人是真正的基督徒吗?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基督徒,但从来不遵行神的旨意,这个人是真信呢?还是假信呢?”这个人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说:“原来基督徒里面也有真假,凭借着对方的行为也能看出来。”我说:“确实没有错。很多人打着【基督徒】的旗号,四处行恶,玷污我们的神。”主耶稣基督这样教导我们:“你们知道树好,果子也好;又知道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毒蛇的孽种啊,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所存的善发出善来;恶人从他所存的恶发出恶来。我告诉你们,凡是人所说的闲话,在审判的日子,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12:33-37)所以,不是说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就一定是基督徒。我们还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是真信,还是假信。通过这个故事经历,我们看一下基督徒如何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信仰维护和辩论。

    不管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唯一的标准和答案都是来自于《圣经》,也是神对于人类的启示。所以,我们必须回归到神的话语和经文当中。神的话语是我们脚下的灯,我们脱离了神的话语,那么我们就基本脱离了神的旨意。

    经上记载:凡事要【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以【和平】彼此联系,竭力保持圣灵所赐的合一。(弗4:2-3)主的仆人不可争辩(血气),只要【温和待人】,【善于教导】,【恒心忍耐】,用【温柔】劝导反对的人。也许神会给他们悔改的心能明白真理,让他们这些已被魔鬼掳去顺从他诡计的人能醒悟过来,脱离他的罗网。(提后2:24-26)只要心里奉主基督为圣,尊他为主。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理由,要随时【准备答覆】;不过,要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要存无亏的良心,使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使那些凌辱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彼前3:15-16)所以,你们要除去一切的污秽和累积的恶毒,要存【温柔的心】领受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雅1:21)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雅3:13)

    当我们回答别人问题或与别人辩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神对于我们的教导。心思意念一定要跟【谦卑】、【温柔】、【忍耐】和【敬畏】深深地连在一起,坚决反对【骄傲】、【血气】、【不耐烦】、【假冒为善】和【恶毒诡诈】。既然,我们承认自己是属神的人,是神的儿女,那么我们必定要彰显神的良善和公正的属性。我们也必须要清楚,这一次答辩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归正和拯救对方的灵魂。我们答辩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对方心硬,更不是直接把对方推入地狱火湖里面。很多假冒为善的基督徒已经混进神的教会里面,他们基本是被撒旦魔鬼利用,他们答辩的目的就是让别人赶快去往地狱里面。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中了魔鬼的诡计。这些假基督徒非常擅长去迷惑人,也可能来鼓动你去做一些恶毒的事情。但,你要警醒和拒绝。真基督徒在答辩的时候,不能效仿假基督徒。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安稳在基督里面,谦卑和温柔的心不离开我们。你可以思考一下,血气和假冒为善的辩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又有什么结果呢?基本上,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血气和假冒为善的辩论都是攻击人的,动机是陷害人和杀人的。这些假冒为善、血气的人不是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以击垮对方为目的。这些心思意念和行为一看就不是来自于神,而是撒旦魔鬼。因为,真正的基督徒心是善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拯救对方的灵魂和帮助对方归正。当一个人的心思意念是善良的,动机是正确的、荣耀神的,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必定是好的。血气、假冒为善都是来自于一个人背后的动机,一个人的动机正确,那么行为也是正确的,一个人的动机错误,那么行为也是错误的。正如应验经上的话语,耶稣说:“良善的人,心思意念也是良善的,行为也是良善的。但,邪恶的人,心思意念是恶毒的,行为也是要毁灭人和杀人的。好树自然结出好果子,坏树自然结出坏果子。”经上记载说:“主的仆人不可争辩(血气),只要【温和待人】,【善于教导】,【恒心忍耐】,用【温柔】劝导反对的人。也许神会给他们悔改的心能明白真理,让他们这些已被魔鬼掳去顺从他诡计的人能醒悟过来,脱离他的罗网。”(提后2:24-26)这句经文充分地展现出,人的动机和行为是不可分割的。你最终的目的动机是为了帮助这个人归正和从被魔鬼欺骗的谎言中出来,那么你自然选择温柔和忍耐与对方谈话,神可能就会给与这个人悔改的心。温柔谦卑地说话,也可以造就对方和鼓励对方。瞎子是不能带领瞎子的,如果你用血气对待对方,很可能对方也是用血气回击你。这种血气的循环论辩,永远不会结束,古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你以爱心和温柔对待对方,对方马上也会以爱和温柔回应你,这样可以更好了解彼此和帮助对话成功进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你看看今天又有多少对男女朋友和家庭婚姻破裂,是因为他们的交流错误。基本上最大的原因,就是交流的时候没有爱心和温柔,动机是邪恶的,想击垮对方,而不是想追求和睦。情侣和家庭破裂都是因自己的血气和私欲引起来的,里面有杀人和错误的动机在里面。对于家庭婚姻问题,经上记载说:“同样,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即使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也会因妻子的【品行】,并非言语,而感化过来,因为看见了你们【敬虔纯洁的品行】。你们不要藉外表来妆饰自己,如编头发,戴金饰,穿美丽的衣裳等,而要有蕴藏在人内心不衰退的美,以【温柔娴静的心】妆饰自己;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3:1-4)神的启示已经非常清晰,温柔谦卑可以感化人,即使那些不信心硬的人,也会被感化。但,如果你用血气和诡诈恶毒的心思意念的话,那么会让对方心更加地硬,这种怨恨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到神的旨意当中,按照神给与我们的启示去行,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好的结果和果子。可能这一次的信仰维护和辩论,达不到让对方归正,但至少这一次的谈话是非常有爱心和健康的。彼此都会得到积极健康的造就,而不是消极怨恨的。神让我们与众人追求和睦,所以我们的动机就是要与众人和睦。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不同的人呢?

    我们上面讲到,人动机不同,答辩的目的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要划分来找你论辩是非的人,我们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人。第一种是跟尼哥底母一样,他想来请教问题,彼此探讨答案,动机是良善的,并没有恶念;第二种是跟邪恶的假冒为善的人一样,他们来找你的目的是为了陷害你和杀你,他们已经布下陷阱让你进去,他们的动机是恶毒的,所以他们也不是真心来寻找答案的。我们谈论信仰维护和辩论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温柔。但,当你温柔地对待对方,对方可能非常不讲理,就是来陷害你和杀你的。因此,我们也要有智慧地对待这样的人。因而,我说我们跟人谈话的时候要有温柔,同时也要有智慧。谈话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答案,所以要温柔。但,对于那些不是来寻找答案的人,我们也要有智慧地来对待。有些人讲理,有些人不讲理,我们也需要区别对待。

    经上记载:不要责备傲慢人,免得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教导智慧人,他就越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箴9:8-9)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从善如流。(箴12:15)说话浮躁,犹如刺刀;智慧人的舌头却能医治。(箴12:18)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箴13:20)智慧人有所惧怕,就远离恶事;愚昧人却狂傲自恃。(箴14:16)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箴15:2)傲慢人不爱受责备,也不去接近智慧人。(箴15:12)弃绝管教的,轻看自己的生命;领受责备的,却得智慧的心。(箴15:32)傲慢人受惩罚,愚蒙人可得智慧;智慧人受训诲,便得知识。(箴21:11)

    所以,通过神的话语可以得出,通常生活中遇到有两种人,一种是不讲理的人,另一种是寻求智慧和真理的人。对于不讲理的人的心思意念而言,他们不是来寻找答案和真理的,他们的目的就是来攻击你和陷害你。这些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他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与神为敌和自己走向地狱里面的话,那么他们就不敢这样了。这个就好像2000年前一样,假冒为善、恶毒的人因自己的无知,把我们的创造万物的主神耶稣基督给陷害而死。他们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审判的那天,他们会看到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陷害杀死了我们的神主耶稣基督。紧接着,那些假冒为善、恶毒的人杀死了神的仆人司提反。但,耶稣和司提反被杀死的瞬间都说了同一句话,就是请神原谅他们的无知和罪。这些假冒为善、恶毒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所行的是什么,那么他们就不敢那样行了。但,他们依然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作恶。所以,我们对于这些假冒为善、恶毒作恶的人,选择有智慧、理性地躲避。为什么要躲避呢?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陷害和杀你的,既然他们无心听劝,那么我们就选择躲避他们。这并不是说我们是懦夫,而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想要寻找真理和答案的人身上。毕竟,我们的人生有限,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想要陷害你和杀死你的人身上。你要为主做工,收获更多的果实,那么我们必须要有智慧。我们做事情要温柔,也要有智慧。为了更好地荣耀主的名字,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追求真理和答案的人身上,是一个有智慧的做法。就如经上记载说:“不要责备傲慢人,免得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教导智慧人,他就越有智慧,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箴9:8-9)

    智慧深思故事典故《对牛弹琴》[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引用成语故事典故)

    【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成功地诠释了生活中的两种人。当然,这个故事是带有讽刺意义的。第一种人,这个故事讽刺那些不讲理和愚拙的人,如果你对他们谈论真理和智慧的话语,只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不仅不会听,反而还会攻击和陷害你。第二种人,这个故事也讽刺了那些不看说话对象是谁的说话人。例如,那些说话不讲理和不渴慕真理的人。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引用成语故事典故对牛弹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徒如何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答辩和辩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hr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