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如常,录书。
录完后,儿子酸溜溜地靠着我,说:“你录书的时候都是这个语调、这种声音,可温柔。你跟我说话就不是这样!就是可大声!你太可恶了!”
我笑笑,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是吗?那妈妈以后尽可能也温柔的和你说话,好吧?”
他抹了抹眼角流出的几滴泪,点点头。
我突然就觉察到,为什么声音会不同呢?我想和一个人当下的心情一定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儿子所说的,这几天我跟他说话语调的问题。这几天,我一见到他要来缠着我,我就心生厌烦,总觉得你这么大一个男孩儿了,怎么还是整天缠着妈妈呢?虽然儿子说,因为他最近看了《哈佛家训》觉得要珍惜现在和妈妈的每一分每一秒,但是,我依然很讨厌他来我身边蹭来蹭去的!所以言语间也透露着厌烦,抱怨。耐心一下子就没了。恨不得他也去上学,留我一个人在家,安安静静的。
所以,你看,当内心烦躁时,说出的话都是让人厌的。对儿子而言,是我伤害了他的。
不禁想起了上次与几个学习心理学的同学谈合作和开展业务的事,组织人询问看法,没人回应,我看不下去,就开门见山的说了一些我的想法,结果话匣子打开了,都是围绕我的语气展开的对话,一方说我说话太强势,我则解释我没感觉到啊,不是说要谈这件事吗?我不就在说这件事吗?说我的想法吗?后来三个人轮流说我说话太强势,我就有些急躁了,感到了被三个人围攻的愤怒感,同时也感受到了被误会却又解释不了说什么都是被攻击的委屈感。于是,到后面我说话就真的是强势了,语调也提高了,态度则是冷冰冰的了,没有了一开始的热情。
看,当我们处于愤怒时,处于无助却又不想承认时,我们的语气是冰冷的,我们的态度是蛮横的,我们的语调也是高亢的。
我记得我也有很多次,跟别人说话,或者讲课,我的语调轻快,甚至有节奏感,传递出来的都是快乐的符号。语气是温柔的,又略带一些俏皮的。
还有时候,我看到时间不够了,我的内容还没讲完,于是不自觉的,语气急促,语调平缓而又紧凑。有学生就笑说,老师,你现在是在开着二倍速吗?
也有时候,我跟领导请假,因为对自己有评价,或者说对领导有期待,说话的语气就成了小心翼翼,可怜兮兮。好像要博得同情和理解似的。
当我们要讲道理时,往往又会是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语气和语调上都透露着,我在讲道理呢,要听进去啊!
而面对小宝宝,我们又是很温柔很温柔甚至很嗲很嗲的语气和语调,可能是因为面对那么柔软的小可人儿,自己也柔软了下来吧!
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什么心情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声音呈现。这大概就是声音的魅力吧!我们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声音听出来他的心境,从而有更多的理解,也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