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而很多冲突都始于互不了解,自己觉得是“说者无心”,但别人却是“听者有意”。
比冲突本身更可怕的,是我们压根不知道:为什么会引起冲突,到底哪句话得罪了对方呢?
《好好说话》这本书中,写了两点说话不得罪人的方法:一是我想的和他想的不一样,二是用感受代替评价。
1、我想的和他想的不一样。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和别人说话,就像“鸡同鸭讲”一样,完全说不到一起去。比如,
丈夫下班回来,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开始玩游戏。妻子抱怨起来:“就知道玩游戏,不能帮我带会孩子吗?”见丈夫懒得搭理,妻子发火了:“我跟你说话,你听到没有?!”这时丈夫也怒了:“我下班了歇会儿怎么啦?!你还叨叨个没完啦?!”
典型的对话当中,丈夫和妻子都没错,只是他们对事情的理解不一样。
丈夫觉得:我上了一天班,很累了,这会儿就想放松一下,没毛病。
但妻子想的却是:我带了一天娃,比上班还累,你倒好,只顾自己轻松,完全不关心我和孩子嘛!
两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都觉得自己有理。
所以,面对冲突,我们要学会:打一剂“感受的预防针”。也就是:在宣泄不满之前,通过言语铺垫,暗示对方“我接下来要讲的,仅仅是我的感受而已。”
所以,妻子可以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不搭理我的,但我看到你玩游戏,确实感到不开心,觉得你不关心我和孩子。”
这样,丈夫的重点就会转移到照顾妻子感受上来,两个人也就不会吵起来了。
2、用感受代替评价。
现实中,很多人一开口,无意间就让人感到不痛快。
比如,同事老王与小李,小张是平级的同事,年底发奖金,小李工作出色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奖金,正高兴的时候,老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干得真不错!”
小张工作失误没拿到奖金,失落的时候,老王也安慰他说,“人无完人,我们做事难免会出错。”
出于好心,却干了坏事,一下子把小李和小张都得罪了。为什么呢?
既然是平级关系,小李拿了奖金应该祝贺,但老王拍着小李的肩膀说“做得不错”,这分明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鼓励。
而对于小张,老王安慰他说“做事难免会出错”,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说风凉话,可能让对方感觉“站着说话不腰疼”。
正确的做法是:用感受代替评价。试着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把“评价别人”转换成“陈述自己的状态”。
所以,老王可以对小李说:“真棒!我要是像你这样优秀就好了!”
而对于小张,可以说:“唉,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结果变成这样,真是非常可惜。”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就顺耳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