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内容:第十三章 作为过去的陶冶(98-112 页)
❓今日导读问题: 理性陶冶意识在现代教育中应如何体现?如何在教学中平衡知识传授与理性思维的培养?
今日思考问题:陶冶的构造对于教育过程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构建有效的教育陶冶体系,以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理性来陶冶意识的过程行进在未完成的、无限趋向真的路途上,与我们意识陶冶有关的是它对真的统一性的开放。对意识进行陶冶,是为了使它能向着真理的统一性自由地敞开。
陶冶旨在形成开放性意识、开放性思维。陶冶意识的过程发生在真理危机的不断扩大上,同时也表现在人们所参与的传授危机上。对意识的陶冶发生在真理范围以及由此而来的可传授性范围的持续拓展。陶冶是教育方式之一,故陶冶指向真理,并可以持续传授,不断拓展。
陶冶需要的是自由与纪律,陶冶的目的是发展思维和行为方式,而非获取被认为普遍有效的知识。这与雅思贝尔斯一贯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陶冶就是精神的陶冶,人的存在即是精神的存在。所有有关陶冶训练的规则的制定,目的是破除这种规定,走向自由。
在具体的实现中,真存在的丰富样式越是当下的向上生成的意识,那它作为行动的指南就越纯洁。充分发展的意识所面对的真理形式越广泛,它作为行动的指引就越纯粹。开放不等于散漫和无政府主义,恰好是封闭更能导致散漫和无政府主义的出现。
在此,对意识从狭窄之境到生成的转变以及能接受外来事物的过程作一描述:
1.我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谈话,似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意识的媒介物中认为是同一个真理,对此我们设置的先决条件是,在四面八方的相同平面上仿佛存在着一个真理。
这是狭隘的意识,狭隘的意识会造成狭隘的思维,带着狭隘的思维进行对话,人们就很难带着空杯心态参与其中,不能对自己的思维假定进行悬置,对话就不能真正发生。这样的固守一理,其实就是抱残守缺。原因是没能从历史和当下的生存中看到丰富和可能。
然而,松散而同时又通过秩序而强化的扩展意识的生成将从下面的句子中受到启发:真理适用于何种范围?有什么意义?出自何种本源?其界限和前提又是什么?松散——自由;秩序——纪律;强化——精确;扩展意识与狭隘意识相对而言
2.我们不停地交换意见,仿佛我们从属于一个感觉、动机、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都一致相同的团体。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必然而无条件的,但在根源上却是靠不住的,当威胁相逼时,它们就会与强烈的内心冲动联合起来。这是狭隘的意识构成的团体的根本特性,扩展的意识构成的不是任意的团体,而是共同体,共同体的特性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因为有深刻的对立和矛盾,对话才能发生,共同体才能不断发展。但是,扩展意识的陶冶是从一切开放的理性中成长起来的。本源和由此而来的本真绝对照亮了意识的陶冶,而狂热性这是狭隘意识构造的团体的显著的外在特征,对唯一真理的狂热,则被融化。为了进入历史性之基础和完全地实现自我,为了将本真意义上的交流向我敞开,我从何而来和我在何处这自我存在的力量将被意识的陶冶所唤醒。从生存意义上来讲,这些都是根本性的真理。雅思贝尔斯的思想之流呈现为:狭隘的意识VS扩展的意识VS自我意识
3.人们倾向于将确定的知识作为普遍有效的终极知理性的陶冶是方法论意义上实在掌握的训练。所有的规定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却飘浮在半空中。通过具有一定质量的培养过程,扩展意识就得到了陶冶,其中人们也就相应地形成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不是仅仅获得具有内涵的知识。
尊重儿童本位与发展思维,约束与自由是相辅相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