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对于一个没病没灾的普通人来说,似乎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现在有吃有喝,活着还不容易?
但我要在这里提醒你,2025年之后的十年,“活着”将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努力!
最近,诺贝尔奖得主戴密斯在泰晤士报科技峰会上谈到,AI有潜力在未来十年内治愈所有的疾病。另外一家大模型公司Anthropic的创始人达里奥也预测,未来十年人类的平均寿命真的可以达到150岁。
这是不是一个让人做梦都想笑醒的结论!
哇,我还没到人生的1/3,我还是一个标标准准的青年人!
感谢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为延长人类寿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例如,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更高效地设计出针对性的药物分子,用于治疗癌症、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活着就好,活着就是胜利。
但话说回来,有那么长时间要慢慢渡过,不得好好计划一下怎样活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里面福贵的人生是不是也挺令人唏嘘的?所以才有了下面的提议,我们要好好“活着”。
但在进入2025年的短短3天时间内,听到了二次“好好活着”的提醒。这说明什么,在某些时间,我们忘了既然来人间一趟,就要好好体验,好好生活。
朋友年轻时在雪天摔了一跤,10几年后的今天,伤处膝盖积液,痛得无法行走。住院后,她体验了针灸火烤之苦,锤击电灼之痛,哀伤之余,不禁诘问:“才40几岁,手麻腿痛,老态横生,让人沮丧。”
朋友遂发自肺腑感慨:2025,我们要好好活着!
身体健康是好好活着的基石。
今天的单位例会上,老板再讲这个话题。他提到:放下执念,与周边和解,别难为自已,更别难为别人。
师者日日与学生打交道,工作中易生恨铁不成钢的执念,为此难为学生,难为自己,也会延伸到难为彼此的家庭。卷之一字,浪费了无数生命的精彩。
用熟读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升职业素养,温习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理念,胸中有原则。
许多人都可以在崩溃之后重建,有弱点的人也能很有魅力,会犯错的人并不代表他不可靠,普通的我们是强大与脆弱,正确与错误,绝望和希望的整合。安宁,平和比名利场上的某一次甚至某几次得失更重要。
心理健康是好好活着的保障。
网友评论